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发布时间:2022-09-21 阅读:5567 文章来源:教导处

【知识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高考考向】

主要考查历史的核心素养

主要思想方法:信息提取、历史知识的调动和运用

考查形式:客观题、主观题

【高考真题】

【母题原题】苏格拉底认为,“只有神才是智慧的……他仅仅是用我的名字作为说明,像是在说,人们啊,唯有像苏格拉底那样知道自己的智慧实际上是毫无价值的人,才是最有智慧的人。”苏格拉底的这一思想反映出当时雅典人

A. 具有浓厚的宗教意识

B. 开始有了自我的意识

C. 认为人是万物的尺度

D. 初具理性主义的精神

【命题意图】

本题命题意图是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以及逻辑思维和理解能力。本题以苏格拉底的思想为切入点,考查考生对西方人文精神起源特点的理解。

【考试方向】

本题以苏格拉底的思想为切入点,深入考查了考生对古希腊人文思想的认识和理解,解题的关键是对题干中史料信息的准确理解与分析,这是将来高考的主要方向与趋势。

【得分要点】

获取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尤其是“知道自己的智慧实际上是毫无价值的人,才是最有智慧的人”,再联系教材内容,答案就呼之欲出了。其余选项可以逐项排除。这启示我们平时复习备考时要加强对历史基本史实的掌握,特别是加强对考生的解题能力的训练。

【变式训练】

1.(山东省实验中学2018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在克里斯提尼时代及之后的时间里,富有的贵族在消费上受到不断增加的限制和压力,他们在公共事业上的投人要远多于个人消费。有一条法律规定,墓葬纪念物的建造投入不得超过“10个人的3天的劳动”。这表明

A. 利用制度调适以维护平等

B. 城邦公民拥有共同信仰

C. 禁止富人进行奢侈消费

D. 法律注重保护人民的利益[来源:Zxxk.Com]

【解析】材料反映的富有贵族在公共事业上的投入要远远多于个人消费,并对其消费进行严格限制,表明雅典利用制度调适以维护平等,故A项正确;城邦公民拥有共同的信仰与本题主旨无关,排除B项;材料反映限制富人进行奢侈的消费而不是禁止,C项错误;在古代雅典,法律注重保护公民的利益,而不是人民利益,且D项表述与材料主题不符。

2.(山东省七校联合体2018届高三第四次联考文综历史试题)在古代雅典,官员就职前须宣誓保证依法履行职责,陪审员须宣誓保证公正审判,年满18岁的青年男子须参加成人宣誓仪式才拥有公民的权利和义务。这说明雅典

A. 注重法律意识的培养    B. 注重权利意识的培育

C. 注重责任意识的提升    D. 注重程序的公平公正

【答案】C

【解析】古代雅典的官员和公民必须宣誓,这是在培养责任意识,故C项正确;“年满18岁的青年男子须参加成人宣誓仪式才拥有公民的权利和义务”体现不出法律意识和公平公正,故AD项错误;“官员就职前须宣誓保证依法履行职责,陪审员须宣誓保证公正审判”体现不出权利意识,故B项错误;。

3.(山东省临沂市第十九中学新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雅典的民主让柏拉图无限悲愤了,因为它把自己的老师苏格拉底,以“败坏青年,鼓吹异邦信仰”罪判了死刑。法庭上的苏格拉底,一以贯之着“自认无知”的反讽智慧,足以令那些由皮革匠等组成的陪审团恼怒了。对以上材料分析正确的是

A. 陶片放逐法存在弊端    B. 雅典公民充满了自律精神

C. 雅典处于民主最高峰    D. 雅典民主制度潜藏着危机

【答案】D

【解析】柏拉图通过苏格拉底之死看到了躲在民主背后的集体暴力,认识到雅典民主制度潜藏着危机,故D项正确;材料未涉及陶片放逐法,故A项错误;苏格拉底“令那些由皮革匠等组成的陪审团恼怒了”没有体现出雅典公民的自律精神,故B项错误;材料未体现出雅典民主处于最高峰,故C项错误。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理解柏拉图的悲愤:苏格拉底惹怒了皮革匠等组成的陪审团从而被判处死刑。由此可知柏拉图通过苏格拉底之死看到了躲在民主背后的集体暴力。

4.(山西省2018届高三省际名校联考(五)历史试题)雅典民主通常被认为是大众政治。但是学者的研究发现,古代雅典的民主领袖,都出自贵族或富人阶层,即雅典的精英阶层。这说明

A. 雅典民主实质上是间接民主

B. 公民的参政能力受出身影响

C. 民主政治是利益妥协的产物

D. 民主体制保留了贵族制残余

【答案】B

点睛:准确表达是历史学习的一种基础能力,这一题就是考查考生准确表达的能力。表达不准确的一般有三种情况:一是不符合史实,二是不符合逻辑,三是偷换概念。这一题主要是不符合史实这种情况。

5.(广东省中山市2018届高考考前模拟考试历史试题)行政长官告示是古罗马万民法最重要的渊源。行政长官告示一般包括三种因素:地中海商人通用的早已存在的商法;那些剔除了形式主义成分的公民法规定;行政官自己所认为的公平和正义的观念。据此可知,万民法

A. 实现了公民与外邦人的平等

B. 适应了帝国统治的现实需要[来源:学科网]

C. 强化了传统立法成果的权威

D. 是行政长官牟取私利的工具

【答案】B[来源:学科网ZXXK]

【解析】在罗马帝国扩张过程中,随着版图的拓展,国际交往的扩大,商品经济和贸易的发展,在政治经济活动中产生许多新问题、新矛盾,行政长官告示借鉴其他民族的法律,剔除公民法的形式主义,提倡公平正义,符合罗马帝国发展的需要,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和维护帝国的统治。故答案为B项。A项说法绝对,且材料不能反映,排除;材料反映的是立法形式的新变化,排除C项;D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

点睛:在罗马共和国时期,罗马法用来调整罗马公民之间的关系,适用范围主要限于罗马公民,所以被称为公民法。在公民法下,罗马公民受到法律的保护,并享受法律赋予的权利。在罗马帝国建立以后,由于罗马的扩张,所控制的辽阔版图上不同民族之间的矛盾显现出来,政治经济活动中出现了许多公民法无法解决的新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公民法发展为万民法,万民法适用于罗马统治范围内的一切自由民。

6.(山东省临沂市第十九中学新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古罗马著名法学家西塞罗认为:“在各民族制定的各种法律之上有一更高的适用于一切民族永恒的自然法。自然法是与自然即事物的本质相适应的法,其本质为正确的理性。”西塞罗意在表明

A. 法律必须维护人民的利益

B. 法律必须注重保护自然事物[来源:学&科&网]

C. 法律必须体现正义和公正

D. 法律必须与民主政治相适应[来源:学,科,网Z,X,X,K]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自然法是与自然即事物的本质相适应的法,其本质为正确的理性”并结合所学可知,西塞罗更强调法律的公正和正义,故C符合题意;罗马法制定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奴隶贵族的利益,故A错误;自然法不是保护自然的法律,而是指不用证明的自然界自然存在的法则,故B错误;材料中并没有涉及到民主政治的问题,故D错误。

7.(河北辛集中学2018届高三模拟考试历史试题二十三)《十二铜表法》第八表中规定:“毁伤他人肢体而不能和解(和解即通过支付一定的经济赔偿解决争端)的,他人亦得以同态复仇而毁伤其形体。”查士丁尼《法学总论》规定取消同态复仇,无论是较重的或较轻的侵害,一律改为罚金制裁。这种变化反映罗马法律

A. 由习惯法向成文法演变

B. 公民法向万民法演变

C. 由野蛮习惯向文明演变

D. 从不公平向公平的演变

【答案】C

8.(山东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8届高三第十一次模拟历史试题)据史料记载,公元前4世纪后期罗马一高利贷者对一个欠债人的儿子(作为抵押品的债务奴隶)滥施暴行,把他打得皮开肉绽。愤怒的群众汇集起来,一起跑进元老院,向元老展示了这个少年被打伤的背脊,促使元老院通过了废除债务奴隶的法案:“除犯有罪行等待交付罚款者外,不得拘留任何人或施以镣铐枷锁;债务人应以物品而不以人身作为借款之抵押品。”以上体现了

A. 古代罗马帝国的法治精神

B. 罗马法的自觉性、斗争性、权威性、追求平等性

C. 限制贵族滥用权力、提高平民权利

D. 实践人文精神废除奴隶制

【答案】B

【解析】根据“愤怒的群众汇集起来,一起跑进元老院,……促使元老院通过了废除债务奴隶的法案”“不得拘留任何人或施以镣铐枷锁;债务人应以物品而不以人身作为借款之抵押品”,体现了罗马法的自觉性、斗争性、权威性、追求平等性,故B正确;A不能全面反映材料信息,排除;材料没有涉及贵族的信息,排除C;古罗马是奴隶社会,不可能废除奴隶制,排除D。



撰文:王光玥

图片:无

审核:丁劲松

上传:杨佳顺

地址:四川省绵阳市教育园区教育南路6号
电话:0816-8073777(招生处)8073813(办公室)

中国·四川·绵阳

学校微信二维码

官网手机二维码

抖音二维码

Copyright © 2020 绵阳南山中学实验学校 版权所有 蜀ICP备15008809号
成都网站建设:今网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