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运用之修辞手法

发布时间:2022-12-02 阅读:9551 文章来源:教导处

知识点】

考查:新课标、新高考都非常重视语言建构和运用这一核心素养,正确运用修辞手法就是这 一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2021 年、2022 年的新高考卷均单独设题考查,题型有变化,形式较 新颖。

【高考考向

辞手法考查类型

【真题链接

2021 年全国甲卷

下面的文字,回答下列各小题。

新疆是我国较早大量种植和使用棉花的地区之一。新疆光照充足,热量丰富,空气干燥, 昼夜温差大,拥有①__________,适宜棉花的种植和生长,新疆棉尤其是长绒棉品质优 深受消费者喜爱。除了上述自然条件,现代科技的应用也是新疆棉②__________。近年 新疆棉品质不断提升,同时③__________,但仍然供不应求

疆属于绿洲农业区,干旱少雨,为了让棉花吃好喝好长得好,就要进行科学的水肥管 理。下滴灌、水肥一体化灌溉等栽培技术的应用,为新疆棉生产的提质增效奠定了坚实的 基础。

中画线处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5分)

答案①文中把棉花吸收充足的水分和肥料才能长得好,比拟成人吃好饭喝好水才能健康成 ,投射了作者对棉花的感情。②使表达比较活泼。

解析本题考查对修辞手法的掌握及鉴赏能力。解答时,根据对修辞手法的理解,结合画线 子内容分析即可。

人:把物当作人来写。作用:印象鲜明,便于表达作者感情。

根据文第②段“为了让棉花吃好喝好长得好”可知,该句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了 棉花的特点,“吃好喝好长得好”是人的行为状态,用它来形容棉花的生长,则显得趣味 盎然生机灵动;“让棉花吃好喝好长得好”意为棉花吸收了充足的水分与肥料,这里用拟 修辞手法,体现了棉花在生长中受到了呵护,凸显了种植人员对棉花的悉心照料。

合上述分析,整理得出答案。

1页,共 4 页


2022 年全国甲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20-21 题。

又是一年槐花飘香的季节,小伙伴们有没有想起儿时那些带有妈妈专属味道的槐花美食? 不过槐花      ①      。常见的槐花有三种:淡黄色的国槐花,夏末开花,可以入

      ②        白色的刺槐花 (也叫洋槐花) ,夏初开花,花香味甜,可食用但不可入 药;红色的槐花 (变种) 仅供观赏,既不能食用,      ③       。也就是说,我们吃的槐 花美来自白色刺槐。白色刺槐是我国重要的蜜源、食花和景观植物,原产北美。而我国土 生土的树种,是国槐。国槐在我国不只是一种常见的良木,而且作为一种文化元素融入传 统文之中,比如被奉为“神树”,种植在敬神祭祖的社坛周围;作为吉祥的象征,种植在 庭前屋后,古代社会,槐树还是三公 (太师、太傅、太保) 宰辅之位的象征,并出现了一些 “槐”构成的具有政治寓意的词,如槐岳 (朝廷高官) 、槐蝉 (高官显贵) 、槐第 (三 宅第) 等,槐树因此也受到读书人的喜爱。

21.下列选项中,加点的词语和文中“槐蝉”所用修辞手法不同的一项是 (3分)  (   )

A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B 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C 不发无奈何,宛转娥眉马前死。

D 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

案:D

析:槐蝉” ,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借“槐蝉”来代替“高官显贵”。

A 句意为:我和客人下马在船上饯别设宴,举起酒杯想要饮酒却无助兴的音乐。加  点词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借“管弦”来代替“音乐” 。选项加点的词语和文中“槐蝉” 用修辞手法相同。

B ,句意为:死后何必将尸骨埋葬在故乡的土地,祖国到处都是秀丽的山河,可以作 息的地方。加点词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借“桑梓”来代替“家乡、故乡”。选项加 词语和文中“槐蝉”所用修辞手法相同。

C ,句意为:御林军停止前进,要求赐死杨贵妃,君王无可奈何,只得在马嵬坡下缢 杀杨环。加点词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借“娥眉”来代替“杨玉环”。选项加点的词语 “槐蝉”所用修辞手法相同。

D ,句意为:人心又不是草木怎么会没有感情?欲说还休欲行又止不再多说什么。加 词没有运用特殊修辞手法。选项加点的词语和文中“槐蝉”所用修辞手法不同。

【基础必备

1. 比喻

含义比喻,即俗称的“打比方”,就是抓住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的相似点,用甲事物来喻 乙事物。

 (1) 明喻有本体、喻体和鲜明的比喻词; (2) 暗喻有本体和喻体,常用“是”“成 ”“变成”等来联结本体和喻体; (3) 借喻没有本体,也没有比喻词,直接叙述喻体; (4) 喻由两个或两个以上事物作喻体来描写同一本体。

比喻的主要作用: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易于表 情感

2. 比拟

含义: 比拟,是事物“人化” ,或者人“物化” ,或者此物“彼物化”。

种类:  (1) 拟人,把物当作人来描写,赋予物以人的情感、意志、动作等,让无生命的事 物好像有生命一样能活动,让有生命的事物好像人一样有思维和情感; (2) 拟物,把人当 描写,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描写。


比拟的作用: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和形象性,使情感表达多样化,使句子表意更丰富,形式 活泼;使读者不仅对所表达的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而且能感受到作者对事物的强烈感 情,从而引起共鸣。                                                                3. 借代

含义借代的特点是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述的人或事物的名称,而是借用与其密切相关的另一 物的名称来代替。

类:特征代本体,具体代抽象,部分代整体,颜色代本体等。

借代的用: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以事代情;突出事物的某种特征,引人联想, 使形象出,增强语言的形象性,具体生动;使文笔简洁精练,语言富于变化和富有幽默感。 4. 夸

含义夸张指为追求某种表达效果,对原有事物的性质、特征进行合乎情理的着意扩大或缩 小描绘的修辞手法。

夸张主要为三类:  (1) 扩大夸张,即故意把客观事物说得比原事物大、多、高、强、深  ; (2) 缩小夸张,即故意把客观事物说得比原事物小、少、低、弱、浅等; (3) 超前夸張, 在时间上把后出现的事物提前一步说出的夸张形式。

的作用:突出特征,揭示本质,强化思想感情;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创造 意境;表明态度,语言生动。                                                         5. 对

:对偶由一对字数相等、结构相同、词性相对、意义相关的短语或句子构成。

对偶的主要作用:形式整齐,结构对称,有均衡美;词句凝练概括,富有表现力,能使相关 事物间的关系集中表现,对比强烈,褒贬分明;节奏鲜明,音韵和谐,读来朗朗上口,便于 诵记忆。                                                                         6. 排比

含义排比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组成,表 烈的感情,阐明复杂的事理。

的主要作用:句式整齐,结构匀称;文意贯通,语势强劲;条分缕析,角度分明;说理严 密透彻,抒情酣畅淋漓                                                            7. 反复

:反复是故意重复某个短语或句子,以强调某种意思、表达某种情感的修辞手法。

种类:  (1) 连续反复; (2) 间隔反复。

反复主要作用:回环往复,一唱三叹,表现鲜明特色,表达强烈的情感;节奏鲜明,整齐 序,充满音韵美;充分表达思想,增强文章气势。                                    8. 设问

含义设问是明知故问,自问自答,或提出问题不需要回答的修辞手法,其基本特点是无疑 而问

设问的作用:引人注意,启发思考;有助于层次分明,结构紧凑;更好地描写人物的思想活动, 出某些内容,使文章起波澜,有变化。                                              9. 反问

含义:反问是为了加强语气,用疑问句的形式表示确定意思的修辞手法。反问是无疑而问 明知故问

反问作用:加强语气,语意鲜明,具有无可辩驳的力量;激发读者感情,给读者留下深刻 ;增强文章的气势和说服力。

【难点解疑

1. 比拟与比喻的区别


(1) 性质作用不同:比拟是仿照拟体的特征摹写本体,重点在“拟”;比喻是用喻体比作本 ,重点在“喻”。

(2) 句式结构不同:本体和拟体彼此交融,本体必须出现,拟体一般不出现;比喻的本体和 喻体一主一从,本体或出现或不出现,而喻体必须出现

(3) 判断比喻重点看名词,判断比拟重点看动词。

【示】东西长安街成了喧嚣的黄河,它在岁月里奔腾,它又温情脉脉地展露欢颜。

【分析】“东西长安街成了喧嚣的黄河”是暗喻,“长安街”和“黄河”分别是本体和喻体。 在岁月里奔腾”是拟物,把长安街当成了动物。“它又温情脉脉地展露欢颜”是拟人, 温情脉脉”“展露欢颜”是人的情态。

2. 借代与借喻的区别

(1) 借代的作用是“称代” ,只代不喻;借喻的作用是“比喻” ,喻中有代。

(2) 构成借代的基础是事物的相关性,构成借喻的基础是事物的相似性。

(3) 借喻可改为明喻或暗喻,而借代不能。

例】何以解忧?唯有杜康。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析】 以传说中的酒圣“杜康”代指“酒” 。以“雪”比喻“浪花”。

3. 设问和反问的区别

(1) 形式上:设问是先问再回答;反问是只问不答,但问题的答案却在句子之中。

(2) 作用上:设问是为了引起读者的注意,激发读者的兴趣;反问是为加强语气,明确表达 某种观点和思想感情。

(3) 句意上:设问不表示肯定什么或否定什么,只是一问一答的形式;反问则明确表示肯定 定的内容,语气通常更为强烈。

【示例】各位同学还不能准确区分“设问”和“反问”吗?应该不会吧!难道老师讲得还 够细致吗?

【分】第一个问句后面有回答“应该不会吧” ,是设问。第二个问句用“难道”和“不” 双重否定,表达语意更加肯定的意思,是反问。

巩固迁移练习】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决定步行回家,我喜欢走夜路,何况此时夜凉如冰。我越过立交桥,走进了二环路 西侧行道。这条环路是北京塞车最严重的道路之一。白天黑夜,红尘万丈,车流缓缓,永 一条黏稠的河。不知不觉,我发现已经走到了朝阳门立交桥附近。

【题目 比喻具有相似性,请据此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比喻进行简要分析。

【答案】  句中把塞车的路比作黏稠的河,体现了比喻的相似性。路和河的形状相似, 流和水流相似。塞车时汽车行驶缓慢,和河水因杂质多而黏稠时流动缓慢相似。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统文化展现统节日,传统节日传承传统文化。剪纸灯谜,描绘城乡风物;秧歌花鼓, 传播代精神。火树银花踏歌行,古风新韵颂文明,一席汁醇味正的文明盛宴,让市民近距 感受到传统文化的深厚魅力和传统节日的浓厚氛围。

【题】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

【答】意义紧密相连。“剪纸灯谜”和“秧歌花鼓”都是传统民间艺术名称,两两相  ;“描绘”和“传播” 、“城乡”和“时代” 、“风物”和“精神”也都是两两相对。形 整齐,节奏感强,朗朗上口,有助于烘托节日的欢快气氛。



撰文:李情

图片:无

审核:丁劲松

上传:杨佳顺

地址:四川省绵阳市教育园区教育南路6号
电话:0816-8073777(招生处)8073813(办公室)

中国·四川·绵阳

学校微信二维码

官网手机二维码

抖音二维码

Copyright © 2020 绵阳南山中学实验学校 版权所有 蜀ICP备15008809号
成都网站建设:今网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