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大数据理论分析在高中语文课堂中的实际运用价值
摘要:在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大趋势下,当前高中教育,可充分借助大数据教学质量检测平台提供的各项专业数据,不断提升各大高校的教育教学水平。而高中语文课堂的必然趋势,也是现代教育的必经之路,则是将现代科技引入课堂,从而颠覆传统教学模式,以教学质量检测平台理论数据为依托,结合多媒体技术,让高中语文课堂真正做到有理有据,有的放矢。真正实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优化语文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效率。
关键词:大数据理论分析 高中语文课堂 运用价值
什么是大数据教学质量监测?在大数据、云计算和移动互联网等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就是指在教学质量评价基础上,通过一定的组织机构,按照一定的程序,进行规划、检测、评价、反馈等环节,以达到各个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顺利开展的目的,并提升教育教学水平。在这一大背景下,我校结合具体工作情况,在借助生学堂教学质量监测平台的数据分析基础上,为老师们引入智学网平台,综合使用来看,大数据教学质量监测平台对我校教育教学给予了很大帮助,收效明显。21世纪,伴随着大数据、云计算和移动互联网等技术的不断发展,直接推动者教育事业向着网络化和智能化的方向迈进。面对着实时的、动态的高中语文课堂,仅仅依靠多媒体教学增大课堂容量,优化语文课堂结构,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要求。为了更好的了解学生情况,必须将教学质量监测大数据作为支撑,引入语文课堂,在现有多媒体教学形式下,真正做到教学和管理的有效结合。结合当前教学实际,综合运用大数据背景下的精准分析,目前高中语文课堂的实际运用现状和发展方向作如下分析:
一、 大数据理论分析的发展现状
“大数据”不是一个单纯的描述数据的概念,在21世纪的今天,结合教育具有的特有属性,其意味着数据容量大、多元化等特点。教育的大数据化时代,象征着通过理性数据分析,对学生全方位,多角度横向纵向的分析。但在实际运用过程中,我们发现,即使是结合高中课堂开展了多年的语文教学,虽汇聚了大量的教学基础数据,但长期以来因为缺乏统一的处理平台,来源多样化,如一次语文考试可以涵盖多个学校,多个地区。而针对各个学校的不同考试,这些来源不同的数据往往没有统一的处理标准,只是简单的数据汇总,达不到理性分析的层面。而一些数据做到了汇总,却在时间上缺少可比性。除此以外,对数据的深度挖掘不够,特别是背后的隐性信息。如同样是一次语文考试,如果只提供一个得分情况,远远不能满足测试主体的需求。学生对着空荡的分数,也只能是只知其皮毛。我们不难发现,这些数据的表现形式往往五花八门,对教师而言,无法真正掌握学生的学情,何谈全面、可持续性的了解学生,促进教学?教师在实际课堂上也很难把握好教学的重难点和方向。而学生的语文考试,一旦无法做到客观诊断分析,则会导致语文教学失去方向性。长期以往,势必影响整个教育教学。对学生而言,当前形势下不能做到阶段性分析,怎么合理应对接下来的语文学习任务,长效发展?而家长更是一团雾水,不知道孩子在学校的学习成长过程。唯有一纸分数论高低?
二、高中语文课堂大数据背景下的实际教学开展情况
传统意义上而言,作为“新”手段,多媒体教学手段深入语文课堂,已经在很多学校得以实现。从开展的实际情况统计来看,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各种感官,激发了学生兴趣,寓教于乐。孩子们能从《再别康桥》的音乐中感受徐志摩笔下对康桥的那份柔美多情;能从《鸿门宴》的影视片段中读懂大战前的腥风血雨;能从《动物游戏之谜》的图片中了解游戏带给不同动物的乐趣。一个又一个情境的创设,感染着学生,也让他们去真正理解了语文课堂的魅力所在。而语文教师也可借助多媒体等教学设备,凸出教学重难点,优化课堂结构,让语文课堂真正“活”起来。然而,语文课堂中的多媒体教学,如果只是一味追求形式的时髦化,置教学目的于不顾,让多媒体“赤膊”上阵,则会陷入眼花缭乱的怪圈。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多媒体投影仪等形式已经不能满足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如果只是把语文教学停留在美的享受和情的升华上,不介入大数据的理性分析,还停留在传统意义上的看一看,听一听,写一写,早就不能适应时代需求。而凭经验做管理、决策,往往容易忽视学生个性化的学习,更不能达到差异化教学,满足不了因材施教的教育教学方针,特别是学生的每一次考试,涉及到试卷评析讲解,现实的处境令人尴尬。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往往只有静态的、局部的、零散的、滞后的一些数据,或是过滤后的一些数据充斥着语文课堂。怎样借助大数据的理性分析,达到教学相长,改变这一现状,让人深思。
三、大数据背景下的数据分析对语文课堂教学的辅助
(一)促进教师对语文课堂的自我诊断,提升教学质量 针对当前实际,我们只有清晰地认识到,教师的专业知识,是教师开展正常教学,促进基本教学的品质之一。未来的教育教学活动,对教师来说,专业知识仍然举足轻重,但教师还需要掌握另一项重要技能,即教育教学理论数据分析。而大数据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在日常教学活动中,通过数据分析,归纳总结出具有前瞻性的内容,比如用什么方式巩固和提高知识更有效果,什么样的语文教学方法更适合学生的学情,当前文言文单元的学习,通过什么方式学生更能接受等等。特别是借助教学过程中产生的理性数据分析,归纳和总结出学生最近的学习、思想等倾向,有效预防语文教学中的不当行为出现。现有情况下,教师可以借助大数据教学质量监测平台,如生学堂监测平台,充分汇聚学生的成长发展数据,以语文学科的《课程标准》为参照,客观诊断出了学生的学习成果,全面评价学校的语文教学水平,充分实现语文教学管理的精细化。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以综合多媒体手段,将学生的语文学习基本数据反馈给学生,让孩子们在学习的同时,清楚认识到每一阶段的增长变化。对语文老师而言,借助大数据分析,打破多媒体教学形式主义,使得数据及时分析、及时反馈,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灵活根据数据分析产生的新情况而调整自己的教学。而一个学校更应该建立教学基本状态数据的长效管理机制,各年级、各学科的科学化管理百利而无一害。
(二)推进语文教学的信息化,提高教师工作效率 高中学习阶段,语文学科每学期都将进行绵阳市统一期末考试。而大数据背景下的生学堂数据平台就是一个很好的数据分析载体,在这里,你不仅可以看到任教班级每一个学生的语文成绩,还能结合数据分析,学生在全校、全市语文学科的发展情况一目了然。同时每一次的名师讲解都汇集了绵阳各大高校的明星教师,他们把传统难点(文言文阅读、诗歌鉴赏、小说、散文、语言运用、作文等板块)讲解细致,语文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只需借助多媒体设备,有效链接大数据生学堂平台,就能做到真正的“名师在线”点拨。而往年考过的真题集锦,更像是一个智慧的口袋,学生在这里查看往年考点,明确复习备考方向,大大提升了学习效率。而大数据的显性行为包括考试成绩、语文作业完成情况以及学生的课堂表现等,都能让教师一目了然进行分析。而大数据的隐形行为如论坛发帖、课外活动、在线社交等,更是语文教师多元化了解学生的合理渠道。大数据模型以及显示的数据能够为教师提供最直接的教学参考,及时、准确的评估学生的当前学业情况,发现学生存在的潜在问题,进而预测学生未来可能的表现。以一次语文考试为例,传统意义上只知道得分为90分,它仅仅是一个简简单单的数字?换一个角度来分析,就可以得到这次语文分数背后的信息:可以是每一道大题的得分,每一个小题的得分,每一个选择题选了什么,每一题花了多久时间,哪些题做了修改,作文是否按照规定时间完成,有没有时间检查等等。不单是考试,课堂、课程、师生之间的各个环节都将渗透了大数据的理论分析。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将挖掘出教学、学习、评估等更符合教学实际的情况,这样就可以制定出符合学情的教育教学策略。
(三)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促进多元化发展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改变了青少年学习知识和获取知识的方式。众所周知,传统语文学习模式,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授课教师身上,由教师带着学,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状态。像一篇美文,往往是由老师给学生创设美的意境,而学生缺乏主动性。在大数据到来的时代,大量知识则需要学生自主学习。当再入《蜀道难》,学生则需要自主探索古蜀道的魅力,而颠覆传统老师传授的惊奇、险要。小说单元的学习,如《红楼梦》则可开启专题合作学习模式,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远远大于单纯的品味林黛玉的人物形象特点,贾府的内部环境构造,王熙凤的经营策略等,更加能够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文言文单元的学习,学生可以在传统对《师说》文言实词、通假字、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的基础上积累相关从师学习的名言佳句,把课本变薄,从课内到课外,有效延伸。针对名著导读部分,一部推荐的作品,不再停留在语文老师勾勒的故事大纲,而学生可以借助论坛查阅各项相关资料,把人物特性深入挖掘。合理利用大数据,树立正确的语文学习观念,建立可持续、和谐的学习模式,寻求长效发展。
四、大数据理论分析在语文课堂上的未来发展方向
随着教育事业的飞速发展,社会各界对高中教育的关注也越来越高。大数据教学质量监测平台建设是学校教育发展到注重内涵建设的必然之路。各个学校通过建设教学质量监测数据平台,保证学校各个学科教学处于统一性和科学性,发挥优势,对未来语文等学科的长效发展有很大帮助。此外,以当前大数据分析为背景,长效立足于语文学科多媒体教学背景下的新形势,将调动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而作为语文老师,只有不断学习,不断地更新知识,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合理地利用好现代多媒体技术,以教学监测为背景,让语文课堂真正做到“以生为本”,长效发展。值得注意的是,大数据与现代教育的结合是大势所趋,在教育大数据背景下,作为语文教师,应该清晰地认识到语文教育的功能是什么,就是教育即生长,应该把关注人的生长提升到重要地位。
五、综合运用大数据分析,带来的长效发展
整合相关资源,从学生的学、教师的教、学校的管三个层面完善高中教育的自我诊断,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每一次单元测试、学月考试、期中考试、期末考试、毕业会考等,都会产生大量的数据。作为学生,要了解自身发展的横向和纵向,就必须借助生学堂等平台提供的专业数据分析。涉及各个学科的优生线,平均分,合格率等,都能一目了然。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优势学科和薄弱学科,也能借助专业教师点拨讲解,解决课堂上未能及时处理的问题。如生学堂平台,在每一次数据汇总后,则会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单科及总分的全市超越率、全校排名、全班排名、A0分数线等专业数据。学生查看单科成绩时,还能知道自己在哪一版块发挥较好。另一方面,大数据监测平台,还提供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汇总情况,学生可以对自身发展,进行实时评估和监测。
而教师终身成长方面,教师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作为教师队伍中的一员,在教学双方关系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教师对教学过程的调控管理,必须基于学生认知水平的提升,才能达到预期目的。所以,教师不能只是停留在传统的教授知识,而应该真正意义上去了解学生。在大数据教学监测平台的辅助下,不断更新知识储备,掌握学生动态发展过程,提出新要求,改善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等。从而使得教学质量可调可控,向着教师期待的方向发展。如教师在关注学生的过程中,可借助大数据生学堂平台,掌握任教班级的学习情况,语文、数学、英语等哪些科目发展不均,哪些同学还需要强化物理、化学等都能反映出来。正所谓“活到老学到老”,只有不断更新,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教师队伍才不会“落伍”。
学校利用大数据教学质量监测平台,实现对教学基本数据的常态化监测管理。在深入分析和挖掘的基本状态数据的基础上,能帮助各类学校实现自我诊断和提升。而对于一个学校的长期发展而言,不能只是简单地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以及教师和学校的升学成绩,更应该注重学生和教师的综合素质的发展情况。结合全方位的数据,多角度、多层面地对学生和教师进行评价,促进师生全面发展。在关注重心方面,还应注重过程落实,从源头抓起,强化动手过关。充分调动每个教师、每个部门的积极性,承担起该有的责任,最终达到自我管理、自我完善。
大数据不仅给语文课堂带来了变革,也必将提升整个教育品质,对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优化教育治理都重要作用,已成为实现教育现代化不可少的重要支撑。
撰文:何艳秋
图片:邹涛
审核:刘旭
上传:邹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