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学习心理障碍分析

发布时间:2020-12-22 阅读:15001 文章来源:教导处

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说“什么是教育?简单的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他还说“从小学教师到大学教授,他们的任务说是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俗话说,习惯成自然。由此看来,一个人能自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抵制不良的学习习惯,对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及其今后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中学生而言,学习已经成为其生活的重心,他们要通过学习活动获得应有的知识和技能,并为以后的发展奠定知识基础。但中学生的学习心理存在一定的问题,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忧心忡忡。无论从学习方法、心态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缺陷。例如缺乏思路、眼高手低、粗心马虎、贪玩厌学、题海战术等。孩子的学习也是家长尤为操劳烦恼的一大问题。这些心理问题形成原因主要是以下几点:

一、在中学阶段,各科的学习内容无论在广度上还是深度上都远远超过了小学,尤其是课程内容的科学性和理论性都有明显的提高,记忆性的内容相对减少,思维性的内容相对增多。学习的难度加大了,再加上升学和就业严峻的压力,因而在学习过程中存在很大的畏惧心理。

二、来自家庭、学校的无形压力。这种压力往往使现在的中学生喘不过气来,父母的关爱和老师的教诲,在对其形成动力的同时,也形成无形的压力,学生在和我交流时强调:谁不想成为人才,谁不想成为父母的骄傲,谁不想受到老师的表扬,但有时看到自己在数学学习上与别人的差距,就会缺乏信心,而且总觉得数学学习没有头绪,付出的劳动和成绩的提高没有正比关系,甚至有问题也不敢问老师,怕被同学笑话和老师的轻视。

三、外面的精彩世界。现在的中学生对一切充满好奇,对新鲜事物总想了解它,可是由于年龄因素,他们在接受新事物的同时,无法不受不利因素干扰,游戏、网吧等的吸引力对他们来说要比书本上知识的吸引力更大。

四、缺乏恒心。有的同学在现在学习生活中时常会被一些事感动着,也很容易下决心,尽管知道数学学习应当勤奋,但无法持之以恒,容易原谅自己,不喜欢听老师空动的说教,如勤奋学习等。喜欢听一些摧人奋进的、真实的故事,但也只有三分钟热度,在他们心中和老师是有代沟的,尽管他们也尊重老师,但对老师还是有畏惧感,在他们心里无法和老师建立起一种平等关系。

由于这些原因,学生对学习有很大困难。对有些知识点概念理解不清,习题处理有困难。在后续课程中涉及到此类知识点的相关知识会产生连锁反应,造成进一步的学习困难。每天作业到很晚的时间,或者丢三落四,总是被代表、老师追的团团转,影响了身体健康,也不能保证学习质量更导致上课时不能够专心听讲,总是走神。这种现象持续下去,久而久之,就会象滚雪球一样形成恶性循环,使得学生对学习产生畏难情绪,导致学习成绩下降。

如果这些心理问题得不到及时排除,势必会影响他们学习成绩的提高,而这些问题的解决既有赖于掌握必要的调控心理状况的策略,也有赖于中学生对这些问题的正确认识。只有及时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心理问题,才能使他们轻装上阵,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     

针对这些普遍存在的困惑,教师宁老师从学习心理研究的角度去了解学生。如个别学生为什么上课不带课本,对此现象,很多教师都说出了原因,但不够合理。面对问题学生,教育不能一刀切。“经师易获,人师难得”、“智如泉源,行可以为表仪者,人师也”。这要求教师要做学生学习心理的引导者。因此,教师要多读读有关学生学习心理学,加深理解并掌握学生心理研究理论知识,逐步提高了学生心理研究理论水平。

素质教育旨在提高全体学生整体素质,它要求青少年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同时,心理教育对素质教育的发展有很大的制约作用。因此心理教育既是素质教育的出发点,又是素质教育的归宿。



撰文:贾娟 杨佳顺

图片:无

审核:丁劲松

上传:杨佳顺

地址:四川省绵阳市教育园区教育南路6号
电话:0816-8073777(招生处)8073813(办公室)

中国·四川·绵阳

学校微信二维码

官网手机二维码

抖音二维码

Copyright © 2020 绵阳南山中学实验学校 版权所有 蜀ICP备15008809号
成都网站建设:今网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