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不断的生命脐带》教学反思及总结

发布时间:2021-01-11 阅读:16094 文章来源:绵阳南山中学实验学校

《剪不断的生命脐带》教学反思及总结

一、准备过程

《剪不断的生命脐带》是《群文阅读高中读本(高一上)》的内容,所选的几篇文章都与父母爱的陪伴相关。上课之前,我反复阅读几篇文章,试图比较异同,同时仔细解读议题导引,挖掘教学点。“脐带”是孩子与父母之间的联系,有生理脐带,也有心理脐带。“剪不断”是指孩子与父母之间存在一种难以割舍的联系。每个生命的成长,都离不开父母的陪伴。这些都是对本议题最基本的解读。但个人的阅读体验较为自我,我希望能找到学生们渴望得到解答的问题,也期待对议题有更深入的探讨。因此,我先让学生自主阅读本议题的文章,而后提交一个自己关于这些文章的问题。综合学生的阅读情况,我们最终构建的议题为“如何习得爱的能力”。基于此议题,最终我选择《我的母亲》《谢幕的教养》《多年父子成兄弟》《阑尾》《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几篇作为群文阅读的内容准备过程匆匆,还要感谢语文组的老师们,他们给予我莫大的鼓励和帮助。

二、课堂特色

本堂课以一组父母年轻时的照片导入,切合背景。了解到他们是带领我们认知感受世界的第一人,进而引出议题——我们是如何从父母身上习得爱的能力。本课的主要环节有三个,一是对爱的感受,即小组分享本组同学的梳理表格;二是对爱的思考,小组活动讨论文中你不认同的父母的行为;三是对爱的审视,从感性到理性,对爱的学习最终是要让我们成为成熟的人。课堂上让学生通过快速阅读、比较梳理、合作探究等方式让学生对议题进行深入探索。课程设计的亮点在于本课的议题以及活动设计都是基于学生的阅读体验。运用KWL阅读法,让学生去思考,读完文章后你得到了什么?你还有哪些问题渴望得到解答?学生的阅读经验非常宝贵,老师的阅读感受终究是不能代替学生的阅读体验。这样的设计贯彻了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理念。课堂上重点放在了让学生对爱的表现进行思考。寻找文中你不认同的父母的行这一学生活动是基于学生的阅读反馈而设计的,让学生在阅读与对话中自然而然地领悟到爱不能一味模仿,需要有自己的判断,这是对学生的批判性阅读的训练。

三、教学反思

在看到学生的课下作文时,发现不少同学经本课回忆起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关注到了以前从未察觉的细节,对父母的爱有了全新的理性的思考,令人欣喜。但课堂结束后再思索,在教学设计上有很多可以改进之处。导入部分现实情景设置还不够,我期望学生分析文中父母的爱的表现不认同的地方这一环节设计为教学亮点,但遗憾课堂上还是未能深入挖掘。如果能将师生对话展开,给学生更多的时间扩展到生活中的经历,让他们谈谈生活中父母爱的表现,相信更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其次,最后对爱的审视由感性到理性的部分,还是需要让学生梳理得更加仔细,对应前面几篇文章父母的表现去理解《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或许更容易把握。

刘2.JPG



撰文:刘璐

图片:教科室

审核:刘旭

上传:邹涛

地址:四川省绵阳市教育园区教育南路6号
电话:0816-8073777(招生处)8073813(办公室)

中国·四川·绵阳

学校微信二维码

官网手机二维码

抖音二维码

Copyright © 2020 绵阳南山中学实验学校 版权所有 蜀ICP备15008809号
成都网站建设:今网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