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在班级管理中提升高中学生的学校归属感

发布时间:2022-06-30 阅读:8341 文章来源:绵阳南山中学实验学校

怎样在班级管理中提升高中学生的学校归属感

摘要:学校归属感的提升对学生的学习成绩的提高有着积极的影响。班集体是提升学校归属感的主要载体,学校应重视班集体的建设、班主任的培养,要充分发挥班集体在学生学校归属感的培养提升中的核心引领作用。同时,学校的文化环境对班级管理也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也更加有利于班级管理,有利于学生学校归属感的提升。

关键词:学校归属感;班级管理  

学校归属感是指学生在与学校的互动过程中,感受到被认可和接纳并愿意融入其中的一种情感,主要表现为学生对学校的认同与融入。学校归属感有助于改进学生的精神健康、幸福感与学习能力。

通过全市的高一、高二学生学业发展水平监测测评分析发现:不同学业发展水平学生的学校归属感存在着明显差异——成绩越好的同学归属感越强;A及以下水平的学生(后文统称为“待优生”)的学校归属感需进一步的培养提升。而学校归属感对学业成绩有着积极影响,这也提醒我们要更加关注这部分学生的发展,提升他们的学校归属感。而学校归属感的培养提升,可以从班级层面和学校层面进行。      

一、充分发挥班级管理的主阵地作用培养学生的归属感

学校归属感与班级环境有显著的正相关[1]班集体是学生在校学习生活的主体单元,如果一个班级让学生感觉到“我很重要”、“我对集体有用”、“我拥有温暖的集体”,那么这些学生就会拥有高度的在校归属感,他们就会很阳光、自信,敢于面对困难和挫折,学习动力也会更足。所以做好班级建设管理,是提升学生在校归属感的重要环节。而班主任是班集体的核心,要充分发挥班主任的班级引领作用。主要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班级管理要“铸魂”。

我们班级管理对象是青少年,是我们国家的未来,作为班主任应该拥有高度的责任感,要用一种积极向上的能量去影响他们,让他们成为“有责任、敢担当”的有为青年。电视剧【士兵突击】中,在每个钢七连的战士心中都深深的印上“不抛弃、不放弃”六个字,许三多的逆袭也得益于七连的这种永不放弃的精神。正是因为有了这种精神的引导和鼓舞,才有了如史今班长这样的战友的不断激励,才有了许三多的成长蜕变,钢七连的精神也始终在许三多和七连的每个人身上延续并发扬,这就是钢七连的“魂”——班级更需要这种“灵魂”作为指引。班主任要根据班级特点,认真思考并提出本班发展的明确方向,同学们将来要达到的思想高度,对学生的价值取向要达到的影响,明确班级发展的指导思想。这个思想应该是贯穿学生前进成长的每一天,最终能够产生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深入每个学生心中,成为学生成长的指导思想。

在一次班会课上做过调查,以前老师说的哪句话让你记忆犹新?许多学生保持沉默,有学生讲到了老师常说的口头禅(一笑而过),有同学说道:“努力不一定成功,不努力一定不成功”、“天道酬勤”、“堂堂正正做人、踏踏实实做事”等。如果以前的老师看到后面这几位同学的话,我想他们是高兴的、欣慰的,这也是我们班主任应该努力的方向。教育其实也是“灵魂”与“灵魂”的交流互动,班级的统一指导思想就是班级的“灵魂”,让它融入每个学生心中,影响学生,从而提升学生的在校归属感。

(二)班级管理要有明确的目标。

共同的奋斗目标有助于提升班级凝聚力,提升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心,也有利于学生在校归属感的提升。班级奋斗目标应该包括每学期的阶段奋斗目标以及高中三年的整体奋斗目标。通过一步一步的实现班级目标,让学生体会到自己是集体成就的参与者,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尤其是对于“待优生”而言,这是他们认可集体、集体也认可他们的较好途径。我班的班级奋斗目标“做一位懂感恩、敢担当的有为青年”、“同层次班级中清洁第一、纪律第一、学习第一”,每学期都围绕着该目标展开。第一学期班级的清洁纪律较差, 我都会利用每周班会总结强调存在的问题,并对做的较差的同学进行单独指正与批评,并让他们明白“每位同学都是集体不可或缺的一份子,集体的荣誉就是大家的荣誉”。慢慢地,班级情况越来越好。我们把期末最后一月定为“冲刺月”,通过大家的不懈努力,期末成绩名列同层次第一。这以后,同学们集体的荣誉感更加强烈,学习氛围更加浓厚,同学之间的交往更加和谐,对班级也更加认可。班级的纪律好、学习氛围浓厚,学生在班级里接收到的积极影响就会越来越多,自我的转变提升也就会越来越快,学生的在校归属感也就随之提升了。所以确定班级的共同奋斗目标,调动同学们的奋斗激情是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校归属感的。

(三)班级管理要建立规则。

科学的班级管理制度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尽快的适应学校生活,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同时也保证了处理问题的公平、公正,更能让每位同学都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来,体现自身在班级中的价值,进而提升学生的学校归属感。对于班级管理制度的确定,我觉得应该注意以下几方面:1.以确定的模板为基础,大家进行讨论细化,充分征求同学们的意见和建议,保证制度的公平、公开、公正。2.完善的奖惩制度,特别是奖励制度。除了成绩加分外(优生可能性更大),多角度去寻找同学们可能的闪光点,让“待优生”能够有更多的加分机会。通过积分奖励的刺激,使“待优生”有更多的自信,体现自身在集体中的价值,感受到集体对自己的认可。3.班级制度的分工落实尽量提高参与面——人人都是班级建设的参与者。比如值日班长制度的设立,让每位同学都能参与到班级管理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同时也是对部分自觉性差的同学的一种督促。4.每周定期的总结反思。由班长汇总值日班长的情况进行阶段小结,发现班级的问题,并及时提醒改正,让每位同学都能养成自我反思的好习惯,增强班级凝聚力,提升归属感。5.每月的定期表彰。在每次月考后,对本班成绩优异,表现较好的同学进行表彰;特别是表现好、学习进步较大的“待优生”,让这些同学感受到集体的认可,是很重要的体验。

(四)班级管理让学生动起来,在活动中提升学生学校归属感。

运动会是提升班级凝聚力的最好途径,尤其是团体项目。在高中第一次运动会前,我班制定了明确的奖励方案,保证积极参与的都有奖励;团队项目拿到前五名的进行重奖。运动会上大家热情高涨,有比赛时,班上同学都到场加油助威;没有比赛时,团队项目(八字长绳、六人毽球、袋鼠跳等)的同学都在一起进行认真的练习,最终通过大家的团结努力,我们班拿到了团体第一的优异成绩!当宣布获奖名单时,班级自豪感洋溢在每个人脸上。其间,还有一个小插曲——有一位同学的比赛成绩被记分的同学漏掉了,班级总分少了5份(总成绩第二),在最后宣布之前被我班一位女同学发现,及时的更正了回来。在运动会当天晚上班级就进行了表彰,对运动会进行了总结,总结大致包括以下几方面:1.本次运动会能够活动成功,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充分证明我们班是有实力的班级,我们要将赛场的团结拼搏的精神继续发扬,要争取“德智体美劳”全面开花,努力朝我们的目标“清洁第一、纪律第一、学习第一”前进。2.和第二名相比,他们的优势是体训生较多,有个人优势,而我们班充分的展现出了团队作战的优势,我们的团体项目都取得了相当优异的成绩,这都是大家的功劳。只要我们众志成城,我们的集体就会越来越优秀,每个人也会越来越优秀。3.对获奖集体和个人进行了颁奖,着重对“待优生”进行了表扬,发现他们的优点,承认他们对集体的贡献,体现他们的价值,让他们获得更多的集体归属感。其中,特别奖励了发现“统分错误”的那位女同学,不是她对我们集体每个同学得分情况的关心关注,我们可能自己都不知道我们是第一。所以,我们每个人都是集体不可或缺的一份子,每个人都在不同的地方散发着自己的能量,影响着他人;只要我们都能散发着积极阳光、努力向上的光芒,我们的集体就会充满着无限的能量,勇往直前。运动会以后,同学们做事更加积极了,斤斤计较的也比以往少了许多,班级更有凝聚力。

所以充分的利用好每次活动、主题班会,顺势引导,班级的凝聚力就会更强,同学们的归属感也会更强。除了运动会,我们平常还有许多可供发掘的契机,比如:1.高一入学的军训,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最好时机,学习军人的优良作风,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爱校爱班意识,养成良好的纪律意识。2.每年的“母亲节”,通过为父母制作感恩视频、朗诵诗歌、写感谢信等,引导学生懂得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同学,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3.每年春节后开学,可以利用班会观摩学习“十大感动中国人物”的先进事迹,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无私奉献精神;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明确正确的人生价值取向。4.每年的“3.15”,观看央视节目,培养学生的自我维权意识,学会保护个人的正当利益......这样的时间节点很多,需要我们老师用心思考,并充分利用。这些主题活动不仅对学生的思想品格的提升大有益处,也让学生感受到了班级对他们的成长起到了积极的影响,让他们发生积极的转变,他们的学校归属感也随之提升。

(五)班级管理要注重榜样引领。

榜样不仅是品学兼优的同学,更要去发现“待优生”中转变很大的同学作为榜样。成绩靠后的同学的在校归属感相对较低,作为班主任,我们要对这部分同学给予更多的关心和帮助。这部分同学中,肯定有思想转变较大,成绩也有明显提升的,我们要抓住典型,树立榜样。让这些同学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关心,看到前进的希望和方向,有更多的动力。班级可以定期评选班级“进步之星”、“德育之星”等,让榜样的力量无限扩大,也让更多的学生感受到班级的认可鼓励,提升他们的学校归属感。

(六)班级管理要注重交流沟通。

班主任和学生相处时间最长,学生遇到困难第一时间也是寻求班主任的帮助。在处理学生问题时,我们需要有更多的耐心,不要忙于下结论,倾听学生所思所想,为他们排忧解难。特别是疫情阶段,学生在学校的时间很长,放假也会受到疫情的冲击,同学们的心理会受到一定的影响。这时,我们的老师要对学生更多些耐心,多换位思考,多听取学生的心声。通过交流、班级活动等让学生的心情更加轻松愉悦,减少心理问题的出现;同时也让同学们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关心爱护、平等尊重,这样他们对集体的依赖也会更多,学校归属感也会随之提升;同时,归属感的提升对学生心理健康也具有积极的影响[2]

   二、借力学校文化环境提升学生的学校归属感

(一)注重文化引领、价值引领,提高老师的学校归属感,进而促进学生学校归属感的提升。

老师是学校教学活动的主体,老师的学校归属感越强,才能更加积极影响学生。当一所学校的老师有共同的文化信仰和价值追求时,老师们的职业幸福感和学校归属感是很强的。在一次先进单位的报告会上,听到了九院人的“两弹一星”精神,它激励着每一代的九院人艰苦奋斗、无私奉献;还听取到了绵阳中学“绵中精神”,这是所有绵中老师共同的追求,也是他们业绩辉煌的源泉。这样的集体是有很强的号召力的,归属感自然很强。教师学校归属感越强,尤其是班主任的学校归属感越强,学生受到影响也会更深刻,学校归属感也会随之提升。

(二)少一些“功利心”,丰富校园文化活动,提升学生的学校归属感。

很多时候我们都是以高考业绩作为学校优劣的评价标准,以致于我们会不断的去抢占学生的活动时间进行教学活动。其实丰富的校园活动和学生的学习效率、成绩有着明显的正相关性[3]。与此同时,学校体育文化活动仍是以班级为主体开展,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可以充分的激发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增强班级凝聚力,从而促进学生学校归属感的提升。

(三)建立合理反映诉求的通道。

及时了解同学们的困难、疑惑,以保证能及时沟通,避免不必要的矛盾,也让学生明白学校是真心实意在为他们的健康发展而努力。比如:校园信箱的设立。学生的诉求得到了反馈解决,学生的不良情绪也就更少,学生之间的消极影响也会更少,这样也更加有利于班级管理,班级的班风、学风也会更加浓厚,学生的集体归属感也会更强,学校归属感也会更高。

(四)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

学校应定期开展心理健康相关的主题活动,对学生的心理进行疏导。特别是一些重要节点,比如:高一刚入学时,学生对新的环境不适应时;到了高二,如何有效的避免不良的“高二现象”出现;高三三次诊断考试后、以及高考前都可以灵活安排。这样既能有效保证学生的心理健康,更能让学生感受到学校对他们的关心关爱;同时,为班级管理减轻压力,起到良好的辅助作用,进而提升学生的学校归属感。

 

 

参考文献:

1. 学生归属感与学生发展的探索研究 包克冰 徐琴美  心理学探新  2006年第02期

2.《如何提升中学生的学校归属感》 卞赛赛  《文教资料》 2020年第22期

3.《学校体育活动与学业成绩的关系》 冯通  《当代体育科技》 2019年08期



撰文:何巧堂

图片:教科室

审核:刘旭

上传:邹涛

地址:四川省绵阳市教育园区教育南路6号
电话:0816-8073777(招生处)8073813(办公室)

中国·四川·绵阳

学校微信二维码

官网手机二维码

抖音二维码

Copyright © 2020 绵阳南山中学实验学校 版权所有 蜀ICP备15008809号
成都网站建设:今网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