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快速适应高中的学习环境?
很多同学初中成绩很好,到了高中却成绩平平,这都是因为这些学生没有及时适应高中学习,还在用初中的学习思维。所以,要想避免这种落差,要先把高中和初中的区别弄清楚,中考完的同学们赶紧先了解起来!
01
初中语文与高中语文的区别
1.选文上的区别:初中语文的选文较简短,到高中不仅长度加长,深度也明显增加,有时甚至要从哲学、人生的角度来解读,因此不能再以初中的标准来要求自己,须在个性化体验、感悟和审美上加强。
2.文言文的区别:初中的文言文大多为浅显的、有哲理性、有情节的小故事、寓言、短诗、散文,而高中的文言文则是长篇人物传记和论述文章等,需要有较强的阅读和翻译能力。
3.作文的区别:中考作文一般只要求不少于五六百字,而高考作文要求在800字以上。从中可以明显看出初中作文和高中作文在思维广度和深度上的区别。
据了解,现在高考中常出现犯思维幼稚病的作文,就是没有很好地适应。要想高考作文得高分,必须学会观察生活,学会思考,学会成长,对文学作品要有自己的感悟和扬弃。
适应策略
1.扩大课外阅读。不是让你直接将高中教材教材拿来读,而是希望大家有计划地读一些高中教学大纲规定的参考书目上的课外阅读,如《红楼梦》《水浒传》等长篇作品。
2.注意生活积累。生活中处处有语文。当你说话、作文、看报、看书和与人交往时,都是学语文的机会,因此要对周边生活仔细观察,一定要关心时政。养成记日记的习惯,这对作文技法和内容的积累很有好处。
02
初中数学和高中数学的区别
1.高中数学内容抽象性、理论性更强,尤其是在高一数学中,首先碰到的就是理论性很强的函数,这使一些初中数学很好的学生难以适应。
2.高中数学的思维方法向理性层次跃进,初中数学要简单些,按一定步骤就可解决,而高中数学的解题更复杂,要求学生多角度多方面思考。
3.知识内容有所增加,学生在同样时间内掌握知识的工作量要明显增多。
适应策略
1.别有依赖心理。初中数学学习中,教师会列出中考各类型题目进行反复练习,学生易养成依赖老师、套用模式的习惯。
到高中这种模式就完全转变了,况且初中数学家长还可以稍加辅导,但到了高中,大多数家长知识水平已无法跟上。
这时候,能靠的只有自己。
2.不能思想松懈。
如果用初中方法学习高中数学,没有在思想上重视,方法上改变,即使是拔尖的学生也很容易跟不上。
高一是高中三年中最关键、打基础的阶段,一旦跟不上就很难赶上。
所以,高中学习,一天都不能松懈。
3.暑假里做些准备。
由于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比较变化很大,学生在暑假里做好休整的同时,还是需要做一些过渡性的调适。
比如整理一下自己的知识储备,初中没有解决的问题要查漏补缺;
对高一的教材进行预习,适当做一些基础的题但不提倡大量做题。
03
初中英语和高中英语的区别
1.课本的作用不同。高中英语的课文只是给你一个范本,大量的学习要靠课外阅读,要将课外的泛读和课内的精读相配合,进行自主学习。同语文一样,英语成绩不是教出来的,而是学出来,用出来的。
2.好奇心减少。初中学生刚接触英语,比较好奇,上课时经常表现踊跃,纷纷举手回答问题,但到了高中后,很多同学不肯在课堂上直接表露。
适应策略
亲近英语。可以读读单词量在500至800字或800至1000字的英语小说,要注意最好是每页只有五六个生词,从简单的先入手,水平相宜,从而亲近英语,培养语感。也可以看看各大卫视的英语类节目等,因为这些节目有字幕、图像,比较适合同学们学习。
04
初中和高中在偏理学科上的区别
知识量剧增
在初中,内容少,题型简单,课时较充足。而到高中,由于知识点增多,灵活性加大和新工时制实行,使课时减少,课容量增大,进度加快,老师对重难点内容没有更多的时间强调,对各类型题也不可能讲全讲细和巩固强化。
语言变化大
以数学为例,初中的数学主要仍是以形象、通俗的语言方式进行表达,而高一数学一下子就触及抽象的集合符号语言、逻辑运算语言、函数语言、图形语言等,使高一年级学生感觉思维梯度太大,离生活较远。
思维方法迥然不同
初中阶段,由于老师将各种题型建立了统一的思维模式,如:解分式方程分几步;因式分解先看什么、再看什么,等等。确定了常见的思维套路,因此,初中阶段在数学学习中习惯于这种机械的、便于操作的定式。而高中数学语言的抽象化对思维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很多高一新生感到不适应,故而导致成绩下降。
05
初中和高中在偏文学科上的区别
“死”与“活”的区别
指的是基础与思维的区别,初中阶段,是思维与基础并重;高中则更强调于思维,所以在语文学科上的表现就是知识面要更广、更“活”。
概念化与操作性的区别
在初中阶段,更多地强调的都是概念化、要求性的内容,比如要求学生多阅读、多积累、多观察等,但具体如何操作,事实上说明比较少;而到了高中,更多的是要考虑这些“概念”的具体操作方法、更侧重于学生的独立思考。
“四先四后两小结”的学习方法
“四先四后”是指:①先预习后听课;②先复习后作业;③先分析后解题;④先理解后记忆;
“两小结”是指:每周利用双休日对一周所学内容进行清理、每学完一个单元作一次书面整理小结,做到堂堂清、课课清、段段清。
撰文:课改年级2022级
图片:陈松林
审核:曾强
上传:陈松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