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耕细作 心怀学生 家校携手 浸润心田
李镇西教授提出:学校教育非常重要,但无论多么重要,都只是家庭教育的补充。家庭教育的缺失往往需要孩子长久的自我弥补,可见家庭教育的重要性。高一来信的家长提到初入南实学校,在绵阳教育的大环境和氛围下感到压力山大却毫无办法,他一心将希望寄托于老师。实际上孩子的优秀除了学校老师的努力以外,更多来源于家庭的配合、学生的自主学习。通过不断地与班主任科任老师的交流,家长认识到自己教育观念不准确,逐渐改变了和孩子沟通交流的方式,其实就是让孩子慢慢感受到爱,感受到自我价值。而孩子也从最开始不尽如人意的月考成绩到期中的突飞猛进。父母的爱决定着家庭教育的优劣,爱的标准又是什么呢?是家长的表率,是对孩子价值的认可。
父母是孩子的参照,父母的思想观念其实就是孩子的起跑线。家长的生活毫无自律,却强迫孩子有条不紊地生活,又如何能指望孩子听话?孩子的自律是需要被培养的,在孩子尝试自律的时候,家长却说:你做这个干什么,快去学习,而孩子的第一反应往往会去关注家长正在做什么,不是也没学习吗?陪伴不是家长坐在那里玩手机看电视陪孩子做作业这种无效陪伴,这样的陪伴孩子并不需要。他们需要的是在同一个空间各自自律学习,互相激励。除此之外,家长更应该巧妙地运用必要的鼓励和责备,来巧妙地引导孩子的发展方向,倾听孩子的心声,在对孩子的管教注意松弛有度。这些真正的陪同也会让他们懂得学习的可贵,知道自己应该选择进步而不是落后。天生我材必有用,让孩子鼓足勇气,勇敢地战胜困难,而不是自暴自弃。这同样也是南实教育者的坚持。
高一来信家长尽量多抽时间来校看孩子,听听孩子的在校生活,对其每天的学习提要求,每周检查他的复习情况以及完成作业的情况,时常问孩子未来的想法、规划和展望,以此鼓励他不断前行、不断努力。同时为学习释放相应的压力,在节假日积极带他出门踏青旅游,放松身心,孩子所需要的也是精神上契合的灵魂。可见陪伴的力量比鞭策更为伟大。
教育是一个长久的过程,不是各方力量的较量,而是合作取得共赢。南实真真做到了学生自我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的均衡。南实在追求优质的教育方式的同时,弄清每一个学生本质,因材施教,因人而教。特色周周清,各班教师班外值守,学生疑惑不解辅之启,学生思维不畅予以发,学生目标不明开而导,教师诱导学生学会思考,善于提问。南实坚持教育不是强塞而是引导,不是急于求成而是静待花开,不是粗制滥造而是精耕细作。
班主任科任老师秉持着责任心,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在南实有四个一,每天答疑一节课,宣誓一分钟,锻炼一课间,自习一节课。南实教育让每一个学生都相信时间的力量,都相信改变会发生。开学至今,学生的进步都是有目共睹的。成人成才,这是孩子们不负青春韶华的誓言,也是家长们的殷切期盼,更是南实教师的教育坚持。
撰文:熊柳 庞洋
图片:于晓雄
审核:丁劲松 胡平
上传:夏选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