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官制度---科举制

发布时间:2021-12-29 阅读:17688 文章来源:教导处

【知识点】

含义:考试选官的制度(606—1905)

形成和完善:隋朝开创,唐朝完善。隋炀帝始设进士科,科举考试开始;武则天时设武举和殿试.发展于宋(锁院、糊名、誊录)。明清实行八股取士。都以儒家经典作为考试的主要内容。废止于1905.

分为童试、乡试、会试、殿试。

原因:①士族衰落,庶族兴起,九品中正制无法继续实施下去。

     ②隋朝为加强中央集权,扩大统治基础(打破门阀士族在政治上垄断)

科举制度评价:

1)积极作用:

①打破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局面,起到抑制门阀的作用,是历史的进步

②扩大了统治基础,官吏来源扩大了,有利于政权的巩固。

③把读书、考试和做官联系起来,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提高行政效率;

④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从士族手里集中到中央政府,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政局的稳定和国家统一。

⑤有利于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推动了教育和文化事业的发展。

⑥从追求公平公正的角度来看也有一定的合理性。

⑦对欧美文官制产生影响

2)消极作用:

①科举考试的科目及内容,大都不出儒学经义的范围,特别是明清八股取士,选拔的多是缺乏进取精神和创造意识的人。

②作为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选官方式,其实是一种将知识分子引入统治集团,且被最高统治者控制的制度。

常见文句: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学而优则仕;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雁塔留名;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千钟粟。

【高考考向】

主要考科举制的评价以及在各个时期的表现

主要考查方法:信息获取、知识整合、整体把握,背景影响分析。

考查形式:以选择题考查为主

主要通过各个时期科举制的具体形式,得出科举制的影响。前期以积极为主,后期以消极为主,特别是明清时期科举考试僵化。以及科举制对世界的影响。

【高考真题】

2018.全国II卷)武则天时期,将中书、门下三省名称分别改为凤阁、鸾台,通过加授“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头衔,使低品阶官员得以与凤衙、鸾台长官共同议政,宰相数量大增,且更替频繁。这一做法的目的是

A.扩大中书、门下二省的职权  B.为官员提供迅速晋升的机会

C.便于实现对朝政的全面控制            D.强化宰相参政议政职能

[解析]C.正确。从材料可知,武则天通过改革中书、门下两省官制,使得低品级官员也取得与凤阁、鸾台长官共同议政的资格,从而使“宰相数量大增”,再通过频繁的更替,来分散和削弱相权,加强皇权,从而便于实现对朝政的全面控制。

A.题干信息只说中书、门下两省名称发生了变化,并没有提及职权扩大的相关内容,排除;B.材料信息没有反映官员晋升的相关内容,排除

D.材料没有反映宰相参政议政职能的加强,排除。

2018年全国Ⅲ卷25题)下列是宋代宰相祖辈任官情况表,据学者研究整理而成,反映出两宋时期

曾祖、祖父或父亲任官情况

宰相人数

北宋(71)

南宋(62)

高级官员

20

8

中级官员

15

10

低级官员

12

8

无官职记录

24

36

A.世家大族影响巨大B.社会阶层流动加强

C.宰相权力日益下降D.科举制度功能弱化

[解析]B正确。通过对比题干所给数据可知,从北宋到南宋的宰相中,祖辈任官数量日渐减少,这说明祖辈对后代入仕影响逐渐减少,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代科举制进一步完善,社会阶层流动性加强。

2015年新课标全国Ⅰ卷27题)下列是河南、江苏两地科举考试状元人数统计表,表中数据呈现的变化反映了(  )


河南

15

16

2

1

江苏

7

8

17

49

A.理学的影响力不断扩大          B.经济发展促进文化兴盛

C.中原地区经济急剧衰退          D.政治重心南移趋势明显

[解析]B正确。表格中体现了唐朝到清朝北方状元人数越来越少,而南方状元人数越来越多,这实质上是因为经济重心的南移造成文化格局的变化,故选B。

2018年绵阳期末考试.3题)古代的日本、朝鲜等国仿照我国的科举制度选任官员。近

代西方文官制度的产生也借鉴了我国科举制度的一些办法。这些主要说明

A.朝鲜、日本的政治制度落后          B.科举制度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

C.隋唐时期中国领先于全世界          D.科举制度优于西方的三权分立

解答:通过材料信息中国科举制对世界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科举制有利于提高

行政效率,从而被其他国家效仿,故B正确。   A不符合材料叙述主旨,排除;C与材

料信息无关排除;D不能完全体现材料信息‘排除。’

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学生通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科举制影响。主要考查学

生基础知识掌握能力和材料信息解读能力。

【学生学情分析】

学生科举制背景和影响掌握不熟练,特别是对知识迁移运用能力不足、收集筛选有效信息的能力不足。

【建议变式练习】

【变式1】

五代时,有人赞扬科举制度说,无论贫寒之家还是王孙公子,“莫不理推画一,时契大同”。他强调的是,科举考试

A.实现王公子弟与百姓平等B.改变了社会阶层结构

C.体现了公平的选拔原则D.促成了国家统一

【答案】C

【解析】依据材料“无论贫寒之家还是王孙公子,‘莫不理推画一,时契大同’”结合所学可知,无论出身高贵还是低微,科举应试者都需要进行同等严格的考试,录取与否以考试成绩为标准,这强调的是科举考试体现了公平的选拔原则,因此C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科举考试以考试成绩作为选拔依据,与应试者的身份地位无关,不是实现了王公子弟与百姓的完全平等;B选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科举考试改变了社会阶层结构;D选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科举考试促进国家统一的作用。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



撰文:范建军 杨佳顺

图片:无

审核:丁劲松

上传:杨佳顺

地址:四川省绵阳市教育园区教育南路6号
电话:0816-8073777(招生处)8073813(办公室)

中国·四川·绵阳

学校微信二维码

官网手机二维码

抖音二维码

Copyright © 2020 绵阳南山中学实验学校 版权所有 蜀ICP备15008809号
成都网站建设:今网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