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省六部制

发布时间:2022-05-27 阅读:93141 文章来源:教导处

知识点

【重难点突破】

隋唐的中央机构——三省六部制

1.机构设置:中央设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政事堂为三省宰相议政场所。

2.运行机制

三省:

中书省——决策机构。 主要负责与皇帝讨论政令的起草和颁发皇帝的诏令。

门下省——审议机构。负责审核政令,下设政事堂。中书省、门下省是决策机构。

尚书省——最高行政机构。负责执行国家的重要政令。

六部:

吏部——负责考核、任免四品以下官员。

户部——负责财政、国库。

礼部——负责礼仪、科举。

兵部——负责军事。

刑部——负责刑狱。(具体审判另有大理寺负责。重大案件组织刑部、御史台、大理寺会审,谓三司审)

工部——负责工程建设。

3..影响

三省集思广益,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利于提高行政效率,减少决策失误。

三省分割相权,避免权臣独揽大权,保证了皇权的独尊。

对后世:三省六部制的明确分工和相互牵制的思想影响后世的国家体制。

是我国古代官制的重大创新,标志着封建政治制度的成熟。

4..特点

①行政权与决策权相分离:以中书、门下两省为决策和审议机构,尚书省成为全国政务中枢,但被排除于决策系统之外。

②相权三分,职权分明:既相互制约,又分工合作,既加强皇权,也提高行政效率。

③节制君权:皇帝所颁布政令,未经政事堂通过,不能施行,以相权节制君权。

5.三省六部制的演变

(1)起源:源于东汉尚书台,三国时设立中书和门下机构以牵制尚书台,由内廷机构演变为中枢决策机构。

(2)隋朝:隋文帝为加强中央集权,综合前代各种制度,确立了三省六部制。

(3)唐朝:中书省负责定旨出命,门下省掌封驳审议,尚书省负责执行,运行机制趋于成熟,克服了三公九卿制“家国不分”的弊端。

(4)北宋:设中书门下,作为宰相办公机构,以宰相分割相权,但主要职权都已转移至其他机构,实际名存实亡。后多有机构和人员增减,意在加强君主集权。

(5)元朝:废除三省,实行一省制,只设中书省,作为为全国最高行政机关,六部归入中书省。

(6)明朝:明太祖罢中书省,分中书省之权归于六部,自此,六部成为外朝的执行机关。

高考考向

主要考查三省六部制的演进及运行机制

主要考查方法:时空定位、信息获取、知识整合、整体把握,背景过程影响分析。

考查形式:以选择题考查为主

主要通过三省制的背演进分析,获取信息解答问题。

高考真题

2018全国卷II.264分】武则天时期,将中书、门下三省名称分别改为凤阁、鸾台,通过加授阁鸾台平章事头衔,使低品阶官员得以与凤衙、鸾台长官共同议政,宰相数量大增,且更替频繁。这一做法的目的是

A.扩大中书、门下二省的职权  B.为官员提供迅速晋升的机会

C.便于实现对朝政的全面控制   D.强化宰相参政议政职能

【答案】C

【解析】

【详解】分析材料可知,武则天通过改革,使唐朝“宰相数量大增,且更替频繁”,这说明宰相权力被削弱,三省权力相互制衡,由此可知君主专制得到加强,故C项正确。增加参与朝政官员的数量,目的是削弱中书、门下二省的职权,A项错误 提拔低品级官员参政议政的主要目的是削弱相权,方便皇帝对朝政的全面把控,而非为官员提供迅速晋升的机会,故B 项错误。 材料主要反映了武则天时期的政策使品级较低的官员得以与凤阁、鸾台长官共同议政,进而使宰相数量大增,且更替频繁,但无法据此得出宰相参政议政职能强化,故D项错误。

2021年绵阳市高中2020级第一学期末教学质量测试.32分】贞观初年,唐太宗签署了征兵18岁以下体壮者的敕书,门下省的魏征不肯属敕,结果太宗收回成命; 武则天时期, 有人诬告刘祎之…(武)则天令肃州刺史王本立审问其事。本立宣敕示祎之, 祎之曰: “不经凤阁(中书省)鸾台(门下省), 何名为敕?”则天大怒,乃赐死于家。魏征和刘祎之命运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A.劝谏方式的差异   B.三省制内部的牵制

C.丞相权力的衰微   D. 皇权至上的随意性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 武则天、唐太宗都违背既定的行政程序而被劝谏, 太宗收回成命, 武则天却赐死了刘祎之, 这说明在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下, 皇权至高无上, 皇帝的决断有一定的随意性, D正确;魏征和刘祎之在劝谏方式方面没有本质区别, 排除A;魏征和刘祎之命运不同和三省体制内部运行机制无关, 排除B;题干体现的是皇权而非相权, 排除C

【学生学情分析】

学生对三省六部制的发展演进认识不清晰,对三生六部制的特点和重要性认识不足。

【建议变式训练】

2020.1浙江卷.42分】唐朝自太宗时起,有了以他官为宰相的记载。一些官员以“参议朝政”“参知政事”等名号预宰相事;一些元老重臣则以“平章事”或“同三品”等名号参与决策。唐代的宰相是一个集体,宰相议政办公的地方就是政事堂。政事堂的设立,反映了

A.相权有所分散              B.官僚政治趋向贵族化

C.“外朝”参议要政          D.政治决策走向透明开放

【答案】A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唐代的宰相是一个集体,宰相议政办公的地方就是政事堂”,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政事堂的设立是加强皇权、分散相权的反映,故A项正确;材料和官僚政治趋向贵族化无关,故B项错误;“外朝”是西汉制度,并处理一般政务,故C项错误;在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下,政治决策不可能走向透明开放,故D项错误。



撰文:范建军

图片:无

审核:丁劲松

上传:杨佳顺

地址:四川省绵阳市教育园区教育南路6号
电话:0816-8073777(招生处)8073813(办公室)

中国·四川·绵阳

学校微信二维码

官网手机二维码

抖音二维码

Copyright © 2020 绵阳南山中学实验学校 版权所有 蜀ICP备15008809号
成都网站建设:今网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