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类文本阅读

发布时间:2022-09-21 阅读:11638 文章来源:教导处

【命题思想】

命题贯彻“立德树人”教育理念,符合考生的认知水平和理解层次,主要考查《考试说明》中规定的分析综合、鉴赏评价和探究三种能力。特别是近年,高考语文全国卷的实用类文本阅读均考查非连续性文本,素材多样,有一定的专业色彩,通过多元阅读、区间分析、综合归纳,实现对考生检索、理解、分析、评价等能力的考查,体现出较强的综合性,且有一定的难度。

【选材风格】

近三年,高考语文全国卷的实用类文本阅读一般由2-4则非连续性、相对独立但又围绕同一话题或主题的材料构成,总字数为1100-1500字,其中可能包括一则图表材料。选材多来源于新闻、报告、论文、科普文章,紧扣社会生活热点,突出时代性,如新能源、人工智能、城市化、信息经济、文化遗产保护、医疗养老、深度扶贫等方面,这些材料具有内涵丰富、可读性强、探究点较多等特点。

【考查重点】

考查重点多为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包括图表信息)、归纳内容要点、把握作者观点、材料之间的对比阅读等。

【题目设置】

实用类文本阅读为两道四选一式客观选择题和一道主观问答题;客观题每题3分,主观题6分,总分值为12分。

近三年,高考实用类文本阅读一般采用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题型。阅读文本由围绕同一话题而互有关联的多则材料(包括文字和图表)组成。高考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考查的主要内容是正确理解文中重要概念或句子的含意,概括、分析材料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比较材料异同,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基本倾向及其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等等。

【高考真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小题。

材料一:

利用杂种优势以大幅度提高农作物产量,是现代农业科学技术的突出成就之一。植物雄性不育性的发现和利用,使不少两性花植物,如高粱、向日葵、甜菜等的杂种优势能广泛应用于生产。近年来,我国的杂交水稻已取得了重大突破,为大幅度提高水稻产量开创了一条有效的途径。

(摘编自袁隆平《杂交水稻培育的实践和理论》)

材料二:

遗传育种学界对水稻这一严格自花授粉作物具有杂种优势现象普遍持否定或怀疑态度,袁隆平根据自己对水稻的长期观察,经过与玉米等作物杂种优势利用现象的比较后,对水稻无杂种优势的观念提出了质疑。袁隆平于1964年正式开始水稻杂种优……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袁隆平在进行杂种优势利用的探索实践时,并没有盲从学界的权威理论,而是将杂交水稻作为自己研究的突破口。

B.不育系材料的选育是三系配套育种技术能否实现的关键,理清这一研究思路后,袁隆平开始了寻找地理远缘或遗传远缘稻株的工作。

C.亲本的亲缘关系越近,后代的不育性状就越不理想,这是袁隆平在认真总结多年研究工作的基础上才认识到的。

D.杂交水稻的推广正好与全国各地涌现出的新型种植模式相配套,这些新型模式不仅提升了土地的复种指数,还培育了地力。

5.杂交水稻培育的成功有什么意义?请根据材料进行概括。(6分)

【应对策略】

1.读——①读原文,明确主旨思路。

快速阅读文章,抓关键词句,作简要勾画。关键句子有: 中心句、总起句、总结句、过渡句、 段首句、含义深刻句、富有特色句等,理清思路,整体把握。

1)年代时间(多次出现的时间) 、数据(如多数、少量、部分、凡、凡是、所有、都、全、几乎、仅仅、之一等表范围的词语)

2)重要的修饰限制词语(基本、根本、重要、最、十分、非常、总共等表程度的词语)

3)已然未然(迄今为止、到目前为止、现在所见的等表时间的词语),或然必然(如果、可能、也许、一定、必然等表判断的词语)

4)有助于理清文章思路,避免逻辑错误的词语(因为、因此、……的原因是、因而、由于、从而、但是、反而、其实、实际上、也、又、不再是……而是、不仅……还等)

5)举例子(例如、如、人名)

6)解说性的词语:“换句话说”“也就是说”“所谓”“即”“说得正确些” 表明前后意思相同。

7)概括性的词语:“总而言之”“综上所述”“总之”“因此”表明下文是总结的话,是文章(段落)的结论 (观点)所在。

②读题干,明确考查问题。

读题干,明确题目要求是什么。如果要选的是原因或者依据也要搞清。

2.找——找依据,发现信息来源。

扣住问题,细心查找信息,把选择项在原文中所对应的内容找出来。

3.比——比题文,看异同

1) 比对词语

一般而言,选项中的下面这些词语最值得我们优先比对:

①指代词(如“它”“其”等),比对它是否有偷换概念之嫌。

②范围词(如“都”“所有”“人

”“凡”“全”“部分”等),看它是否有任意扩大或缩小现象。

③程度词、频率词 、时间词(如 “总是” “偶尔”“或许”“大概”“必定”“可能”“似乎”“已经”“将来”等),看它是否混淆偶然与必然、已然与未然,或然与必然,说法绝对等。

2)比对关系(句间、分句间的逻辑关系),看这种关系是否符合原文意思,是否合理。

4.答——一个是选择题的作答,还有一个是简答题的作答。

在作答简答题时,应先读懂题干所需,然后找到对应的答题区间,再把找到的信息按照一定的角度组合、整理成所需要的答案。

【学生学情】

不能静下心阅读文本,提取信息和整合信息的能力较弱,答案组织能力还有待提升。

【迁移练习】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北斗是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的中文简称。“大河向东流,天上的星星参北斗”,自古以来,人类就非常崇拜日月星辰,华夏祖先对于北斗星更是有着高山仰止般的敬畏。指极星(即北斗七星中的天璇与天枢两颗星,通过天璇与天枢联线的五倍延长线可找到北极星),更是功能神奇,因为找到了北斗星,就可以在群星灿烂的夜空中找到永远在正北方向的北极星,也就实现了定向导航。所以,将我国的卫星导航系统取名“北斗”,既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又彰显华夏悠久的历史文化和渊源,让人浮想联翩。

(摘编自曹冲、王立、来春丽《我国的卫星导航系统为什么叫“北斗”?》)

材料二:

我国自古以北斗为极重要之星座。《史记·天官书》曰:“斗为帝车,运于中央,临制四乡,分阴阳,建四时,均五行,移节度,定诸纪,皆系于斗。”南宋王应麟引《春秋运斗枢》云:“北斗七星第一天枢,第二旋,第三机,第四权,第五衡,第六开阳,第七摇光,摇光即招摇也。”2000年前在黄河流域,北斗七星终年在地平线上,常明不隐,终年照耀于地平线上,自足引起深刻之注意。

(摘编自《竺可桢文集·二十八宿起源之时代与地点》)

材料三:

北斗七星为什么会指北呢?其实它不是总指北,只有“勺子”头的两颗星(天枢、天璇)连线是总指向北极星(见下图)。北斗七星每天都会围绕北天极转360°,这叫“恒星的周日视运动”,是地球自转的反映,因此北斗的勺柄在一天内可以指向任意方向。

所谓“北”的方向来自地球的北极点,而这个地理北极点在天空中的反映就是北天极(也就是现在北极星的位置)。由于地球自转,地面上的观测者看到天体于一恒星日内在天球上自东向西沿着与赤道平行的小圆转过一周的运动,所有的天体似乎都在围绕北天极旋转。而北斗星在北半球中纬度以上地区是不会沉到地平线以下的,属于“拱极星座”(指天极附近的星座,这些星座在视觉上都像是围绕天极运行,在高纬度区,这些星座都不没入或都不升出地平面)的一部分,因此只能说北斗星的所在的方向大致是北,但不能说“北斗星总是指北”,正确的说法应该是“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北极星的方向才是正北方”。

(摘编自中国宇航学会《北斗导航天地间》)

4.下列选项中,没有体现材料三相关内容的一项是(   )(3分)

A.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王勃《滕王阁序》)》

B.河汉纵且横,北斗横复直。(沈约《夜夜曲》)

C.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孟浩然《田家元日》)

D.夫乘舟而惑者,不知东西,见斗极则寤矣。(刘安《淮南子·齐俗训》)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华夏民族自古对北斗星非常崇拜,认为它常现不隐,运行于天空中央,可主宰四方地域。

B.北斗星是最好的指北针,从北斗星的天枢、天璇和北极星的相对位置,可找到正北方向。

C.中国古代人民由北斗斗柄位置变化确定季节,由“斗转星移”的规律区分阴阳调节五行。

D.在地球上观测,会看到北斗星并不没入或升出地平面,它们只围绕北极星做360旋转。

6.我国的卫星导航系统以“北斗”命名有什么含义?请谈谈你的理解。(6分)

                                                                    


撰文:张玉

图片:无

审核:丁劲松

上传:杨佳顺

地址:四川省绵阳市教育园区教育南路6号
电话:0816-8073777(招生处)8073813(办公室)

中国·四川·绵阳

学校微信二维码

官网手机二维码

抖音二维码

Copyright © 2020 绵阳南山中学实验学校 版权所有 蜀ICP备15008809号
成都网站建设:今网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