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语言要准确规范、简明有理

发布时间:2020-12-23 阅读:17848 文章来源:教导处

语言是人与人最原始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沟通工具和交流桥梁。教学语言是借助语言这个工具,根据学生特点、教学内容的需要用来传道、授业、解惑,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品格的专门工作语言。语文教师的教学语言,狭义上指语文教师用来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有声语言,真正意义上的教学语言还包括许多无声语言。[1]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2]他强调了教学语言的重要性。高度的语言修养不仅有助于准确地传递信息,而且有助于创造优良的环境,使师生共处于轻松愉快的美好状态,从而共同完成教学任务。而语文教师的教学语言更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为语文课的教学语言本身就是学生学习祖国语言文字的示范,是学生模仿教师正确表情达意的标尺。因此,我们甚至可以说,语文课堂教学的艺术首先是语文教学语言的艺术。本文拟从有声语言的角度浅谈一下语文教学语言的要求。

一、准确规范

准确规范是对语文教学语言最基本的要求。

1、准确规范地运用语音、词汇、语法

语文教师要每个字每个词发音正确,用普通话,不说方言土语,不生造词语,不说病句,不说口头禅。

语音上,例如,“开花”一词,读书音读(kai hua),而在南方许多地方会话音却读(kai fa);词汇上,如“小孩”共同语称“孩子”,就不可以四川方言叫“娃儿”,南方方言叫“伢崽”;语法上,如“他每年要给几元钱他爸爸”和“从这件平凡的小事中,却说明了一个大问题”,前者是句粤方言,习惯把对象(他爸爸)说在后面。这种方言说法易让学生误以为是宾语后置句,而后者存在成分残缺的错误。

有的老师爱说口头禅,“啊”“哈”“嗯”“是吧”等等。比如有一个教师在讲解《故都的秋》时说:“这是一篇写景散文是吧?作者是郁达夫是吧?故都指是北平是吧?写的是作者对故都秋天的眷恋是吧?”一个完整的信息变得支离破碎。

2、准确清晰地传授知识

语文教师要用恰当的语言,准确清晰地传授知识。如讲《狂人日记》,学生问文章都写了哪些内容,教师要果断回答:写了狂人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如要求学生概括一篇文章的中心,教学用语应该是:记叙文用“记叙了什么,反映了什么”;说明文用“介绍了什么,说明了什么”;议论文用“阐明了什么,论证或批驳了什么”。

二、简明有理

《礼记·学记》指出:“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其言也,约而达,微而简,罕譬而喻,可谓继志矣。”[3]教师的语言精妙,在于语言简洁精美,说理透彻而微妙,举例不多而诱导得体。

1、简洁精约地使用教学语言

教学语言要简洁精约,做到“丰而不余一言,约而不失一辞”,[4]“片言可以明百意”[5]。莎士比亚说得也很好:“简洁是智慧的灵魂,冗长是肤浅的藻饰。”简洁精约,能有效地集中学生注意力,使学生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获取尽可能多的信息。如果教学语言随意挥洒,冗长啰嗦,拖泥带水,就会跑了韵味,甚至离题千里,便达不到教学目的。

如讲《拿来主义》,教师开篇即说:今天我们共同来学习鲁迅先生的杂文《拿来主义》。这样的开头,较之通常所听到的: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杂文,题目是《拿来主义》,作者是鲁迅先生,他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云云,不仅干脆利落,而且简洁明了。

又如“同志们,我们一定要学习老山前线战士那种像满山遍野的小草一样的无人知晓却绿满天涯的默默无闻的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这一长句,一共用了六个定语来修饰“崇高精神”,而且还有其他修饰成分,倘若在口语中,听的人必定晕头转向。

2、明白而有条理地表述内容和知识点

简明有理还要求教学语言明白,有条理。明白,即表意明晰,不卖弄高深莫测和偏僻晦涩的成语;有条理,即要求教学语言在简洁的基础上注意层次分明,逻辑严密,上下通畅,“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6]。特级教师于漪上《孔乙己》一课的开头:“凡读过鲁迅小说的人,几乎没有不知道《孔乙己》的;凡读过《孔乙己》的人无不在心中留下孔乙己这个遭到社会凉薄的苦人儿的形象。根据鲁迅先生的朋友孙伏园回忆,鲁迅先生自己也说过,在他创作的短篇中,最喜欢《孔乙己》。为什么他最喜欢《孔乙己》?孔乙己究竟是怎样一个艺术形象?鲁迅先生是怎样运用鬼斧神工之笔来精心塑造这个形象呢?”[7]这段开场白用一系列的问句一环扣一环地把孔乙己推到众人面前: 读过鲁迅的人都知道《孔乙己》——读过《孔乙己》的都忘不了孔乙己——连鲁迅本人也最喜欢《孔乙己》,紧接其后又是一串问句,为什么被人喜欢?他是怎样一个形象?怎样被塑造出来的?精炼严谨,步步紧逼,逻辑严密,有条不紊,闪烁出教学语言简明有理的奇异光彩。



撰文:杨佳顺 厍科先

图片:无

审核:丁劲松

上传:杨佳顺

地址:四川省绵阳市教育园区教育南路6号
电话:0816-8073777(招生处)8073813(办公室)

中国·四川·绵阳

学校微信二维码

官网手机二维码

抖音二维码

Copyright © 2020 绵阳南山中学实验学校 版权所有 蜀ICP备15008809号
成都网站建设:今网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