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教师“教育”的广角思考

发布时间:2020-12-24 阅读:15003 文章来源:教导处

现代社会怎样定义“教育”呢?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教育泛指一切有目的地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社会实践活动。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

一、家庭教育是奠定孩子终身修养和行为习惯的教育形式。孩子从一出生开始,就伴随着教育而成长。前六个月我们称之为“学习咀嚼关键期”;两岁半到六岁我们称之为“秩序规范关键期,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就是这个道理”,其中三岁到六岁是语言发展关键期,两岁到八岁是想象力发展关键期。而一个孩子的文化敏感期、黄金阅读期、独立关键期就是我们小学、初中、高中老师和家庭、社会的共同责任了。

父亲和母亲是如同教师一样的教育者,他们不亚于教师,是富有智慧的人类创造者,因为一个孩子的智慧是在他还未降生到人间的时候,就从父母的根上伸展了出来。

二、当代教育的弊端一是教育发展的极度不均衡,均衡教育的不落实,造成了精英教育与大众教育的严重对立,严重背离了教师“集天下英才而教之”最初梦想。二是围绕高考、围绕升学的教育让教师未能起到真正的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责,也未能真正让老师可以畅快地做到因材施教。三是家庭教育学校的理想主义教育和现代社会极为功利的现实主义教育形成了尖锐的对立。

三、当代高中教师的教育理想化思维当代高中教师应当努力做全面多维有广角视野的老师。陶行知先生曾说:“中国教育之通病是教用脑的人不用手,不教用手的人用脑,所以一无所能。中国教育革命的对策是手脑联盟,结果是手与脑的力量都可以大到不可思议。”,作为一名有作为的高中老师,我们在面对我们的学生时,应当要努力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创造等全方位的能力。那么,如何才能做到呢?

做好一名高中教师,得在对自身的要求上,有高标准的自律,还得要有全方位的发展和人文关怀理念。乌申斯基说:“教师的人格就是教育工作者的一切”。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好的教师,是一个懂得心理学和教育学的人”。“任何人如果不能教育自己,也就不能教育别人”。“教育者应当深刻了解正在成长的人的心灵,只有在自己整个教育生涯中不断地研究学生的,加深自己的心理学知识,才能成为教育工作的真正能手。”教师的人格魅力是学生心中永恒的风景,我们每一个高中老师只有在学生面前做到了让学生发自内心的喜欢,那么“爱屋及乌”的效应就会得到体现。同样,深入学生的内心,有扎实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并且能够合适地使用,我想老师与学生之间的闸门和阻碍自然就会不复存在了。

苏霍姆林斯基说:“道德教育成功的秘诀在于,当一个人还在少年时代的时候,就应该在宏伟的社会生活背景上给他展示整个世界、个人生活的前景。”夏丐尊说:“教育上的水是什么?就是情,就是爱。教育没有了情爱,就成了无水的池,任你四方形也罢、圆形也罢,总逃不出一个空虚。老师广博的爱心就是流淌在班级之池中的水,时刻滋润着学生的心田。”作为高中老师的我们,有道德、有良知、有爱心,我们的三尺讲台就是我们的舞台,心底无私,用爱传播文明,用智慧飞扬青春。

关于“教育”的话题会一直谈论下去作为高中教师的我们,应该在新的时期,在高中课堂教学中创造性地做好各方面工作,当好人师,德高为范做智慧的引领者



撰文:罗晓容 杨佳顺

图片:无

审核:丁劲松

上传:杨佳顺

地址:四川省绵阳市教育园区教育南路6号
电话:0816-8073777(招生处)8073813(办公室)

中国·四川·绵阳

学校微信二维码

官网手机二维码

抖音二维码

Copyright © 2020 绵阳南山中学实验学校 版权所有 蜀ICP备15008809号
成都网站建设:今网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