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函数模型的简单应用》教学反思及总结

发布时间:2021-01-11 阅读:14859 文章来源:绵阳南山中学实验学校

磨课磨心亦磨神,炼技炼志更炼人

   ——《三角函数模型的简单应用》赛课后小记

课堂教学大比武活动已经圆满落幕一段时间,完成了一件事情,我其实不愿意去回顾太多,一方面是想起来就太磨神:题目的反复商讨,教学设计的不断修改,PPT课件的一点点完善,教学“台词”的一句句打磨以及最后的登台亮相与谢幕。另一方面是逃避反思:完成了一件事,总觉得不如自己预设的完美,但又总是逃避直面问题。借此机会,反思小记一篇,给这磨炼人心志的赛课活动画一个句号,同时也鼓舞自己在以后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投入更多的热情与精力。

我是学校“青蓝工程项目”的一份子,我的师傅—唐波老师,长年担任数学组备课组长工作,是一名博学幽默又资深的优秀教师。在本次比赛活动中,他给予了很大的帮助与鼓励,我由衷地感谢他。在比赛之初,缺乏赛课经验的我毫无头绪,不知道上什么内容,担心上课上不出亮点丢脸,师傅鼓励我摆正心态,当成一堂随堂课,重在参与过程,按照规则要求,算一下比赛时间,课程进度大概到什么内容再确定课题。我们讨论了最近的教学章节《三角函数》全章内容,交流了学生的掌握情况和可能出现的问题等相关细节,最后敲定出《三角函数模型的简单应用》这个课题,这节课是学生在学习了三角函数图象和性质的前提下来探究模型应用,充分体现了函数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的思想。确定了课题后,师傅告诉我要好好研磨教材,充分利用教材探究实例,合理拓展创新,反复修改教学设计,确定教学环节,课堂例题,当堂练习,打磨每一句提问与引导的语言。这些都是磨神磨心的琐碎环节,却又是炼人炼技的绝佳机会。

整个备赛过程,大概在确定好教学设计,完善好教学课件后达到第一个兴奋点,这个时候所有的琐碎完成一大半,每天起床就开始改PPT的日子终于过去了,翻着课件,脑袋里就不自主浮现出上课的每个环节,感慨:赛课也没有那么让人抗拒,付出是会有所收获的。我把课件PPT打印出来,一张张地批注每个环节我的设问与引导,谨记师傅教导的,应用题文字语言较多,一定要抓住主线,语言凝练,切忌拖拉冗长!循循善诱,以学生为本,由浅入深,一步步让学生感受到应用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大概是在比赛当天达到第二个兴奋点:就像一个自编自导的导演,在作品亮相前沉浸在自我兴奋的状态中,以及作品亮相后,难免会产生自我质疑。

这节课虽然得到了大家各方面的肯定:引入的新意,课程的趣味性,层次性。甚至有个听课的化学老师后来跟我感叹:原来数学可以这么简单又有趣!但是我自己仍然对一些地方不能释怀!这些是我自身还需要锤炼的地方!比如:备课太过用心,备学生不到位。教师写教学设计类似编剧写剧本,但是编剧的剧本有演员背台词照着演,我的教学设计却只有我一个演员背过台词。我根本不知道我的小主演们会有怎样的发挥。我在真正上这堂课的时候我才发现,我认为简单的参数计算,学生们可能还需要更多的练习来掌握和熟悉。这一点有一点打乱我预设好的节奏。如果是平常的一堂课,我可以非常灵活得变化一下课堂内容,再通过练习强化一下这个点。但是这堂课,因为我已经卡好了时间,我只能把一个原本该学生展示练习结果的环节,变化为教师讲解再次梳理了难点,然后继续预设的探究学习。此时此刻在脑海里再现这一场景的我,有点顿悟所谓备学生的道理:资深的老教师凭借一年又一年一点一滴累积的丰富经验,已经对学生重难点的掌握情况了然于胸。而缺乏经验的青年教师还犹如小马过河,问题发生了才洞察到然后才及时调整。师傅们经常嘱咐徒弟的“多听课”应该也是这个道理,作为一个课堂的旁观者,在别人的课堂多去学习感悟他人的教学节奏,多去观察学生的课堂反馈。做到在自己的课堂上有的放矢,收放自如。

最后,总结反思太多也没有意义,青年教师就应该在不断的实践中提升磨炼自己的专业技能啊!希望2021年的自己,不要懒惰!


刘2 .JPG



撰文:刘亦菡

图片:教科室

审核:刘旭

上传:邹涛

地址:四川省绵阳市教育园区教育南路6号
电话:0816-8073777(招生处)8073813(办公室)

中国·四川·绵阳

学校微信二维码

官网手机二维码

抖音二维码

Copyright © 2020 绵阳南山中学实验学校 版权所有 蜀ICP备15008809号
成都网站建设:今网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