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运动》教学反思及总结
2020年12月2日,我有幸参加了我校组织的“课堂大比武”赛课活动,以人民版历史必修一第三单元《太平天国运动》一课,获得了此次比赛的一等奖。
学无遗力,浅尝辄止。赛课,对于上课老师来说是一件痛并快乐着的事情,而且在反复磨课的过程中,我们可能会感觉“江郎才尽”“文通残锦”,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只有当自己的底蕴深厚了,上起课来才有底气,才能纵观大局、运筹帷幄,更娴熟地驾驭课堂。在这次赛课准备过程中,最让我苦恼的是教学设计方面,这堂课该怎么上?我想达到什么样的目的?怎样的教学方式才能既带动学生兴趣,又能避免浮于表面,流于形式?如果我是学生,我希望从这堂课中了解什么,我应该学懂什么。后面通过收集信息,学生调研,以及吸取我们南实历史教研组的意见,最终这堂课才基本完美地呈现在大家面前。
学无止境,教无定法。赛课,促使我们老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不断探索,改进教学方法,让学生得以更好的发展。本课的教学过程非常清晰,一共分为五个部分,分别是:一,梦起时分;二,追梦时刻;三,梦中迷茫;四,梦的破碎;五,梦的醒悟。通过这五个部分,以“天国梦”为情景设定,将本班分为四个小组,每个小组选一个小组长,由我们小组长“穿越”回十九世纪五十年代,为大家讲述太平天国运动的整个发展过程。通过组长来拉通本课主线,把课堂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首尾”并重,精彩“始终”。一堂好课的标准就是,既要注重“龙头”也要注重“凤尾”,教学过程每个环节都需要精雕细琢。在本课的最后,我将吃饱穿暖的“天国梦”升华为民族富强的“中国梦”,以习主席提出的伟大复兴“中国梦”为契机,让学生明白,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是我们这一代的,更是青年一代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赛课,是教师们展示自我的绝佳机会,也是老师之间相互学习、借鉴,取长补短的好时机。在这次赛课活动中,通过观摩其他赛课老师的课程,我发现自己仍然有很多不足。一方面,时间设计不合理,在讲解太平天国的背景和经过的时候,浪费太多时间,导致后面给学生自我思考讨论的时间不够。另一方面,在授课过程中,语言不够精炼,口头语太多。这些都需要继续改善。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赛课活动虽然结束了,但是学习永不结束。平时的课我们该怎么上?尤其是历史课,在当今被抨击的体无完肤的情况下,甚至因不满现有教材、新教材已经在试用的情况下,历史课该怎么上?等等,无不引发我们执教者的深思。
撰文:陈露
图片:教科室
审核:刘旭
上传:邹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