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教学反思及总结
近日,我有幸地以《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为课题参加了南山实验学校“课堂大比武”校内赛课活动。从紧张地抽签、认真地备课、反复地磨课,到最后的赛课角逐,整个参赛过程真的受益匪浅。
基于阶段性的教学进度,确立以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为参赛课题。钻研教材并查阅各种参考资料,备学情、备教法,充分想象学生在课堂上的情景。为了促进教学活动的有序进行,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做到PPT精心设计,导学案条理清晰,力求循序渐进,深入浅出,重点突出。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师生课堂双向沟通交流,使教学内容具体形象、生动有趣,设计了标志重捕法模拟实验。在磨课的过程中,不断优化课堂导入,体态语言,习题精选和板书设计等,只有认真扎实的备好课,精心准备,课堂教学效率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本节课通过建构种群特征的概念模型,总结出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启发学生独立思考,调动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创设标志重捕法的模拟实验,建立标志重捕法估算种群密度的数学模型,注重学生在情景中体验、实验、活动,鼓励学生分析估算值与实际值发生偏差的原因,把学生的思路引向更高层次,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大胆求索的精神。通过比较法,让学生感悟四种调查种群密度方法的适用对象及其特点,当堂练习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适时适当小结为学生提供顿悟情景。
在参加赛课的活动中,首先让我更加意识到用心钻研教材,方能准确把握教学重难点,多方面地思考重难点突破方法及策略。其次让我意识到教学设计反复实践与修改的重要性,初次磨课后,对教学过程的设计和导学案内容的编排做了多次的修改和完善,每一次的精炼,重点和目标越来越明确,教学思路越来越清晰,保证了最后赛课过程的流畅性。然后在课堂上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给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时间、更多的探讨机会和更多表达他们想法的活动,激发他们的求知欲。精心设计每一次的课堂提问,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使学生养成善于思考的良好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和思维能力。
非常感谢学校为青年教师搭建了一个锻炼自己、展示风采的平台,提升了我们的教学业务水平。青春厚爱奔跑者,时光不负追梦人,我是一名奔跑在教育路上的追梦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砥砺前行,虽一路艰辛,但也一路收获。
撰文:陈德银
图片:教科室
审核:刘旭
上传:邹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