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历史课程资源开发——以盐亭嫘祖文化为例

发布时间:2022-06-23 阅读:14285 文章来源:绵阳南山中学实验学校

地方历史课程资源开发——盐亭嫘祖文化为例

 

引言

一切能够运用到课堂教学活动中的条件和材料,并且能够促进课堂教学活动的有益开展,我们都可以称为课程资源。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一直是新课改的重点和难点,特别是对于高中历史课程,加强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增加历史课程资源的多样性,是丰富历史课堂类型的重要方式之一。并且,随着21世纪信息化时代的不断发展,学生所能接触到的知识面越来越广,“走出传统课堂”,走出“以课本为主”的舒适区,加大课程资源开发力度,打破以国家课程为主,大力发展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从多个层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目前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

月是故乡明,家乡是人们心灵的寄托,家乡的风土人情,文化历史伴随学生成长,将家乡史、地方史与高中历史课堂相联系,把家乡历史遗迹、民俗文化融入高中课堂,更能引起学生共鸣,增加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家国情怀。自从2016年以来,盐亭已经举办了五届海峡两岸嫘祖文化交流活动,并在2018年获得“四川省海峡两岸交流基地”的称号,作为四川绵阳著名文化圣地,一年一度的“先蚕节”,不仅将嫘祖文化传播到华夏各地,而且有利于学生了解当地文化。

所以,笔者选择主题为“地方历史课程资源开发—以盐亭嫘祖文化为例”的课题进行研究,通过对四川绵阳盐亭嫘祖文化的起源和发展进行梳理整合,以及结合对当地学生学情的考察,在“把嫘祖文化融入高中课堂”方面,提出了几点建议,并设计了具体应用案例作为参考。

一、地方性历史课程资源开发现状研究

(一)历史课程资源类型

2020修订版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规定,高中历史课堂历史课程资源是指有利于历史课程目标实现,能够服务于历史课程的一切可资利用的物质和非物质资源的总和[]。历史课程资源种类繁多,首先,按照区域划分,有校内、校外两种类型,其次,按照资源类型划分,既包括传统的纸质资料,也包括网络课程资源、物质资源等。随着21世纪网络时代的不断发展,对于大部分中学生,遇到书本上不能理解的知识点和史实,往往都求助于书本资源、网络课程资源,他们也具备最基础的查找网络资源的能力。但是他们却很容易忽视身边可资利用的地方性历史课程资源,所以发掘身边历史,将地方历史带入中学课堂迫不及待。

(二)地方历史课程资源开发现状

1.国外地方历史课程开发现状

1日本地方历史课程资源发展

明治维新时期,日本为了迅速“脱亚入欧”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等方面都进行了改革,特别是在教育方面,至今日本教育在整个亚洲都属于前列。为了适应21世纪世界局势的发展,1989年,日本文部省颁布了《高中历史教学大纲》将整个日本高中历史课程分为日本史和世界史两部分,并且在这次大纲中关于世界史的教学内容中强调“使学生……着眼于各地区历史与文化基础的风土、民族、语言、宗教等[]初次强调,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不能一味的只传授知识,还要与地方史相联系,拉近学生与历史的距离。1999年底,日本颁布最新版《学习指导纲领》,对旧版《高中历史大纲》作了一定程度的修改,在世界史B版块方面作了大量的修改,特别是增加了“看日常生活中的世界史”[]这一部分,要求教师从衣食住、家族等日常生活中选择教学案例,让学生从日常生活中感受历史的变迁。虽然基本每间隔十年,日本都会对《历史学习指导纲领》进行一定程度的修改,但是将“地理史”、地方史融入教学过程的主旨一直未变。

(2)美国地方课程资源发展

除了走在亚洲教育前列的日本很重视地方历史课程资源的开发,美国也早就将地方历史课程资源带入了课堂。1996年美国颁布新版《历史学科国家课程标准》,强调除了教材课本以外,也应该注重开发档案、历史文物、历史遗迹等地方性课程资源,并在具体教学实践中开始应用。[]贾小涵在《我在美国读高中》[]一书中,从学生的角度介绍了,美国高中历史课堂不仅注重对课本知识的掌握,也会与当地实事、政治活动、历史遗迹相结合,并建立翻转课堂,增加历史课堂的趣味性。除此之外,珊伊所著的《我在美国教高中》一书中,以一位美国历史教师的角度,强调了美国中学历史课堂不能照本宣科,教师上课必须准备充足的教学资料,最好能与当地风俗、遗址相结合,让学生在历史课堂中不仅能学习知识,还能掌握到用身边历史说明问题的技能。[]

2.国内地方历史课程开发现状

随着中学历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方面,不再单一地只注重国家课程的讲授,更多的是鼓励各地区各学校开发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在将地方课程资源与高中课堂相结合方面,期刊论文和硕士论文众多。许琴芳在《初中历史教学与地方课程资源内容整合的探索与实践——以良渚文化为例》中论证了将良渚文化与初中历史课堂相结合的具体实践和成效[];王莉萍在《地方历史课程资源在高中历史教学的运行研究》以咸阳地区的地方历史资源为例,设计了两篇教学案例[];张瑶、郝平在《基于地方史资源的历史校本课程开发研究》一文中论证了将地方历史融入到校本课程的可行性[],总体来说,国内已经开始探索,将地方历史资源带入中学历史课堂的理论总结和具体实践。

3.经验启示

从国内外研究来看,无论是亚洲还是欧美历史教育,在中学课堂教学中都开始了与地方历史相结合的具体实践。目前日本还在摸索阶段,而美国从上世纪90年代就已经在中学历史课堂中开始具体应用,国内许多学校的历史课程都开始与地方历史资源相结合,很多学校甚至会走出课堂,走出学校,带领学生参观当地博物馆、历史遗迹,可见国内外关于地方历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实践已经成果显著。所以,关于盐亭嫘祖文化在高中课堂中的具体应用,笔者设计了两种模式,一方面,教师可以将有关嫘祖的史料、照片带入传统课堂,与学生一起探究,另一方面,学生与老师可以走出传统历史课堂,去嫘祖文化的圣地—嫘祖陵实地考察。

盐亭嫘祖文化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盐亭嫘祖文化起源及研究现状

盐亭县,隶属于四川省绵阳市,至建县至今已有1600多年历史,历史文化悠久,被称为“华夏母亲之都”,是华夏母亲嫘祖的故土。嫘祖,又被称为傫祖、雷祖或累祖,据《史记·五帝本纪“嫘祖为黄帝正妃,生两子,其后皆有天下。其一曰玄嚣,是为青阳,青阳降居江水。其二曰昌意,降居若水。[]”嫘祖,是轩辕黄帝的妻子,擅养蚕,教民育蚕,被称为“蚕神”。唐代著名纵横家赵蕤在《嫘祖圣地》碑文称:“嫘祖首创种桑养蚕之法,抽丝编绢之术,谏诤黄帝,旨定农桑,法制衣裳,兴嫁娶,尚礼仪,架宫室,奠国基,统一中原,弼政之功,殁世不忘。是以尊为先蚕[]

嫘祖“为蚕祈福,谓之先蚕”,教民养蚕,泽被天下。研究嫘祖文化,对于增强民族自信,传播华夏悠久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国内关于嫘祖文化研究众多,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曾在《中华民族之母嫘祖》一书中,从地方文献、民间传说、地缘文化、民俗文化等方面,就嫘祖故里与盐亭的关系进行了更深一步的探索[]。在期刊和学术论文方面,关于盐亭嫘祖文化的发展,更多仍集中在论证盐亭与嫘祖故土的联系,以及开发盐亭嫘祖文化,发展地方旅游方面。

由此可见,关于嫘祖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学界在民俗、文化发展、旅游发展等方面已经作了大量的研究,但是在学科教学方面,无论是图书、期刊论文、学位论文以及国内外会议方面几乎没有任何研究,然而嫘祖文化作为盐亭著名地方传统文化,不仅对于整个盐亭文化发展有重大裨益,对于学生了解当地文化,培养家国情怀也意义重大。

嫘祖文化在高中历史课堂中的具体运用

结合高中历史教学实际,并与盐亭地方历史课程资源—嫘祖文化相结合,笔者选择了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二专题一第二课—《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为例,设计了具体应用环节如下:

1.在课堂导入的运用

导入是历史课堂教学环节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好的导入可以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迅速融入课堂,拉近学生与“书本历史”的距离。嫘祖作为蚕桑文化的代表之一,可以将其融入高中古代经济课程的学习中。例如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第二课《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一课,课标要求学生掌握从原始社会到明清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而中国古代手工业主要分为:纺织业、冶炼业、制瓷业三个方面,嫘祖作为养蚕的发明者,在纺织业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完全可以用嫘祖作为课堂导入,具体示例如下。

 

教师:展示《王祯农书》中关于嫘祖育蚕的图片

教师设问:有没有同学了解图片中“黄帝元妃西陵氏—嫘祖”这个人物的故事?

学生代表:讲述传说中关于嫘祖的故事

教师:在学生讲述的基础上补充嫘祖的贡献—嫘祖教民育蚕,为我国传统纺织业奠定基础,由此进入本课,以嫘祖为线索探讨中国古代纺织业的发展。

 

课件展示:

2021年10月20日,第五届盐亭嫘祖文化节开幕,大量海外同胞来到嫘祖陵,共庆圣典,举办祭祖典礼。上午9时50分,民间祭祖活动正式开始,全体参祭人员肃立,祭祀大典在庄严的鼓乐声中拉开序幕。社会各界代表依次走上祭台,先后向华夏母亲嫘祖敬献三牲、茧串、丝绸、红鞋、果品等贡品

教师提问:嫘祖是谁?为什么要祭祀她?

学生代表:讲述关于嫘祖的故事,进入新课。

设计意图:通过以当地历史人物、节日活动作为课堂导入,增加学生的代入感,使学生更快融入课堂。

1. 在增加课堂史料的运用

2020修订版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指出“史料实证是指对获取的史料进行辨析,并运用可信的史料努力重现历史真实的态度与方法……必须重视史料的搜集、整理和辨析,去伪存真[]”史料是构建在学生与历史这门学科之间的桥梁,是学生学习历史的基础,高中历史知识纷繁复杂,在课堂教学中选取适当史料,能够帮助学生增加对历史知识的理解。还是以《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一课为例,本课关于中国古代纺织业的发展,教材从新时期时代到明清时期,为我们列举了不同时期纺织业发展的具体表现,但是由于教材篇幅限制,史料较少,所以为了增加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了解,补充有关史料,尤为重要,具体示例如下。

材料一:元妃西陵氏,曰嫘祖。以其始蚕,故又祀先蚕[]

—宋罗泌《路史·后记五》

材料二:西陵氏之女嫘祖为帝元妃,始教民育蚕,治丝茧以供衣服,而天下无皴瘃之患,后世祀为先蚕[]

                                            —朱熹《通鉴纲目前编·外纪》

材料三:是月也,命有司无伐桑拓,乃修蚕器,后妃斋戒,享先蚕,而躬蚕以劝蚕事[]                                                      

                                                            —《礼记》

材料四:后周制,皇后乘翠辂,率三妃、三弋、御媛、御婉、三公夫人、三孤内子至 蚕所,以一太牢亲祭,进奠先蚕西陵氏神[]

                                                            —《隋书》

3.在教学试题编写的运用

地方历史不仅体现了当地的风土人情,对于国家保护地方历史文化遗产,增加文化自信也有重要意义。这几年,无论是中考、高考试题中,都有大量试题以地方历史作为命题资料来源,不仅可以考察学生对具体知识的掌握,还可以让学生更多地了解身边历史,培养家国情怀,具体示例如下。

示例一:朱熹在《通鉴纲目·前编》中指出,“西陵氏之女嫘祖为帝元妃,始教民育蚕,治丝茧以供衣服”[]。由此可得出的结论是(

A.后世儒家推崇先民的首创之功

B.我国史前时代的养蚕缫丝发达

C.嫘祖是中华民族养蚕缫丝第一人

D.先秦百姓以丝绸为主要衣被原料

示例二:中国丝织工艺以历史悠久、制作精美著称于世。

 

 

 

 

 

 

 

①嫘祖(传说中黄帝的妻子)养蚕想象图

②距今约4700多年的浙江钱山漾遗址出土的丝绸残片

③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西汉“长寿绣”黄绢

有学者认为:史前时期,先民已经会利用蚕丝。请从材料一中选取能证明上述观点的一张图片,并说明选择的理由。

(三)嫘祖文化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运用

1.用于举办历史文化活动节

学校不仅是教书育人,传递知识的圣地,还是培养学生家国情怀,增强民族自信心的重要场所。将地方著名历史人物、历史景点、遗迹与学校活动相结合,不仅可以让学生劳逸结合,还可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学生历史文化素养。所以,本文以盐亭地方历史资源—嫘祖文化为例,设计了以下活动方案。

首届历史文化节系列活动日程安排表

6月21日8:00-10:00

第一学术厅

“走进嫘祖”专题讲座

6月21日10:00—12:00

学校樱花大道

“嫘祖育蚕”系列图片展

(史料与学生再创作)

6月21日15:00—17:00

第二学术厅

“嫘祖文化”知识竞赛

6月21日19:00—21:00

第一学术厅

“嫘祖育蚕”历史剧

6月21日21:00—22:00

第一学术厅

闭幕式、颁奖仪式

2.用于开展课外实践活动

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模式,应该丰富多样,不仅要充分发展校内课堂教学,也应该走出学校,利用课外实践,让学生能够亲身体验历史,感悟地方传统文化。与传统校内课堂教学相比,校外实践更加灵活,更加生动有趣,有效地弥补了校内纯理论课程的不足。本文以《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为例进行了如下课外实践活动设计。

《中国古代的手工业经济》

教学内容

走进嫘祖,感悟蚕桑文化

教学方法

参观嫘祖陵

教学重点

着重参观大坝浮雕、嫘祖墓

教学任务

通过参观嫘祖陵,感悟我国丝织业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增强文化自信,民族荣誉感。

教学总结

通过对嫘祖陵的参观,让学生对我国古代手工业发展,有更多的了解和体会,并组织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和历史思维。

三、盐亭嫘祖文化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反思

(一)有益借鉴

首先,嫘祖作为传说时代的历史人物,我们能够找到的史料,多是二手史料,其真实性不易鉴别,所以教师在选取史料时,一定要注意甄别,尽量选取争议较少,有所考证的史料。其次,在走出课堂,进行校外综合实践的过程中,最好将学生提前分组,每个小组进行不同的问题探究,增加校外考察的目的性,最后回归校内课堂,各组再分组讨论,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思辨能力。

(二)存在问题

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嫘祖文化与高中历史课堂的具体结合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例如,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当地历史文化资源考察不够,教师更多被困在传统课堂,不愿意走出舒适区,不愿意开展新的教学方法。除此之外,在教师带领学生开展课外实践活动时,出于对学生安全的考虑,学校和社会往往都不支持学生走出传统课堂,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校外实践这一模式,基本难以实现,只有让学生利用假期单独考察,但是学生考察的具体成效很难保证。

结语

本文在地方历史课程资源的开发探究过程中,首先分析了历史课程资源的类型,和开发地方历史课程资源的紧迫性,并分析了国内外资源开发的具体现状和有益经验,在此基础上,以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二《中国古代的手工业经济》一课为例,分别从传统课堂运用,社会实践活动两个方面入手,提供了部分具体应用案例作为参考,分析探究了将嫘祖文化与高中历史课堂结合的具体可行性。可见,在将地方历史资源带入高中课堂的益处良多,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可以提高教师收集材料、实地考察等综合能力,所以,注重地方历史课程资源开发,在中学历史课堂中融入当地历史遗迹、地方传统文化,培养学生家国情怀,是每个中学历史教师的任务。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20修订版)[M].背景: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2]张东刚.日本最新高中历史教学大纲[J].历史教学,1993(01):48-51.

[3]赵亚夫.日本最新高中历史教学大纲[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1(01):7-11.

[4]刘艳.从美国历史科国家课程标准的制订看历史教学改革[J].历史教学,2002(02):34-38.

[5]贾小涵.我在美国读高中[M].北京:新华出版社,2016.

[6]珊伊.我在美国教高中[M].广东:广东教育出版社,2006.

[7]许琴芳.初中历史教学与地方课程资源内容整合的探索与实践 ——以良渚文化为例[D].杭州师范大学.2015(5).

[8]王莉萍.地方历史课程资源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研究——以咸阳市为[D].陕西师范大学.2019(11).

[9]张瑶,郝平.基于地方史资源的历史校本课程开发探究[J].教学与管理,2021(12):91-93.

[10]司马迁.史记[M].北京:中华书局,1959.

[11]唐志伟.纺织的文化特性[J].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7,34(04):169-173.

[12]鲁谆.中华民族之母嫘祖[M].北京:中国三峡出版社,1995.

[13]罗泌.路史[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3.

[14] 朱熹.资治通鉴纲目[M].北京:中国书店出版社,2021.

[15] 胡平生,张萌译注.礼记[M].北京:中华书局,2017.

[16] 魏征等.隋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3.

 



撰文:教科室

图片:教科室

审核:刘旭

上传:邹涛

地址:四川省绵阳市教育园区教育南路6号
电话:0816-8073777(招生处)8073813(办公室)

中国·四川·绵阳

学校微信二维码

官网手机二维码

抖音二维码

Copyright © 2020 绵阳南山中学实验学校 版权所有 蜀ICP备15008809号
成都网站建设:今网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