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孩子心理健康——放眼长远,做智慧父母

发布时间:2024-02-01 阅读:991 文章来源:绵阳南山中学实验学校

各位家长,我是南实心理老师,今天要跟大家聊一聊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有句话说得好,健康是1,其他的成绩、荣誉、金钱、权利、地位等都是后面的0,健康虽不是全部,但失去了健康,就失去产了一切。这个道理我们都懂,那什么是健康,但我们又是否足够重视孩子的健康问题呢?

1946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成立时将健康定义为:“健康乃是一种在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上的完满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的状态。”

心理健康是健康的重要部分,心理健康虽然经常被提及,大家也认识到孩子的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同时又因为方法缺失、没有时间、升学竞争压力等影响,让我们在教育的实践中忽略了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

一、我们有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吗?

我们可能没有想象中那重视孩子的健康问题我们来看一些数据:

1、《中国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报告》

图片2.png

首份《中国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报告》于2018年发布,在2015年-2017年期间,教育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抽取了全国31个省市的572314名学生参加监测。我们看看其中的部分数据:

(1)学生视力不良问题突出。

1706776522971.png

四年级、八年级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分别为36.5%、65.3%,随着年级的增长,近视现象由少变多,由轻变重。

此外,国家卫健委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52.7%,其中,小学生为35.6%,初中生为71.1%,高中生为80.5%,呈高发、低龄化趋势。

2)家长普遍关注孩子的学习情况,在亲子沟通、教育方式上有待改进

1706776600824.png

调查发现,家长最关注的是孩子的学习情况,其次是身体健康和人身安全,而关乎孩子终身成长的道德品质、行为习惯、兴趣爱好往往被忽略,而对孩子心理状况的关注最少。

监测也发现,部分家庭的亲子沟通存在不足,如22.5%的四年级学生和21.2%的八年级学生认为“家长从不或几乎不问自己学校或班级发生的事情”;部分家长的教育方式有待改进,如15.4%的四年级学生和9.9%的八年级学生认为“家长从不认真听自己把话说完”,19.3%的四年级学生和18.8%的八年级学生认为“家长要求自己做某件不愿意做的事情时,从不耐心说明理由”。

二、心理健康问题可能导致的后果

1、一则新闻:昔日留洋博士,今朝遛街浪人

前段时间有一则新闻上了热搜,新闻的主人公孙卫东是传说中的天才少年,别人家的孩子,高一时就被复旦少年班录取,复旦本科毕业后留学美国读研,发表了32篇SCI论文,科研成果丰硕,之后转行IT,进入华尔街工作,年薪13万美元(近百万人民币),成了美国公民……

可以说,孙某的优秀是我们绝大多数孩子所达不到的,也是我们很多家长所羡慕的,是典型的“别人家的孩子”。但如今的他流浪纽约街头,身无分文,食不果腹,居无定所……

其实这样的案例不在少数,很多非常优秀的孩子最后心理和行为出现偏差,有像孙卫东这样流浪街头的,有像北大柳智宇一样出家为僧为尼的,还有毒杀同学的、杀害母亲以及自杀的,这些悲剧不断提醒我们“健康是1,其他都是零的”的道理,提醒我们要尤其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

2、相关调查

如果说这些极端事件还是个案,接下来我们看一些调查:

1)2021年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在新华社的帮助下,对全国30多万中小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在一些孩子中出现了“四无”现象:

学习无动力、生活无兴趣、社交无能力、生命无意义感—》总结起来就是:活着没意思。

2)北京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副主任徐凯文做过一个统计:

北大一年级的新生,包括本科生和研究生,其中有30.4%的学生厌恶学习,或者认为学习没有意义。

40.4%的学生认为人生没有意义,我只是按照别人的逻辑这样活下去而已,其中最极端的就是放弃自己。

徐教授说:我不认为只是学生空心了,整个社会空心了,才有这样的结果。如果孩子出了问题,大概家庭和学校教育都有问题,否则,孩子本身是不会这么容易有问题的。

他提出了一个词“空心病”:用来指因价值观缺陷导致部分大学生产生的心理障碍。他发现,这类学生遇到的心理问题,是药物难以起效的。

3)危机与优秀案例背后的教育价值观

1706775232926.png

徐教授还分享过一个数据,76个自杀危机学生的父母职业分布显示:教师、医护、公务员位列前三。在分布图中,29个教师,27个是中小学老师、2位大学教师。从这个图中我们可以看出,自杀危机学生的父母职业,教师非常多,实际上,教师应该是最懂教育的,为什么孩子出现问题多的是教师家庭?

还有人统计了近10年高考状元父母的职业分布,这张图与左边这张图大致一致,最明显的就是教师家庭培养出来的高考状元也最多。这似乎印证了一句话:欲戴其冠,必承其重。

这两个极端反差的数据,反应出一个问题:孩子的成功可能牺牲了孩子的健康!

三、放眼长远,做智慧父母

我们应该怎么看待成功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如何帮助孩子在追求成长的路上,保持心理健康呢?

其实关注孩子的成功与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两者并不是天然矛盾的。不管社会怎么变,客观环境多么的复杂,人都是有适应的能力的,各位家长也要相信自己,自己就是教育的专家,没有人比你更了解自己的家庭和自己的孩子,孩子内心成长的力量也没那么容易被熄灭。

如果我们能静下心来,学习点心理和教育学的知识,我们就能更好地帮助孩子成长和适应。下面我跟大家分享一些教育的理念,与各位家长共勉:

1、真正的教育是用一棵树去摇动另一棵树,用一朵云去推动另一朵云,用一个灵魂去唤醒另一个灵魂。

这是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所说,他认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关注人的精神世界,教育的根本法则应该是像云朵推动云朵一样地靠人的精神力量去影响他人的心灵,促进他精神力量的健康成长。他提醒我们要重视家庭关系和气氛,推崇苏格拉底式的教育方式(启发式教育)。

这句话提我们醒教育小孩,先做好自己,给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这才是最直接有效的教育方式。一万句话,远不及一个真实的行动。提醒我们家长用自身的言行去感染孩子,用智慧去启发和影响孩子。

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写了一本书叫《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讲了他的一些经历和对教育实践的思路和经验,感兴趣的家长可以买来看看。

2、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一万次的灌输,不如一次真正的唤醒。

这句话来自苏格拉底喜欢采用启发式的教育方式,他常常说“我除了知道我的无知这个事实外,一无所知”,在教育中他通常并不是刻意地想要教导学生,而是通过提问点燃思维的火花,启发学生思考,生成思想。

图片3.png

3、学生是有血有肉的人,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和引导他们的自我发展之路。

这句话是哲学家怀特海在《教育的目的》一书中所述,提醒我们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激发和引导孩子的自我发展,他还过一句话“当一个人把在学校学到的知识都忘掉,剩下的就是教育”,这句话被著名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所认同,他在演讲中引用过这句这句话重点不在于否定知识的价值,而是在强调教育中有比知识重要的东西。

4、好的教育应该是培养终身运动者、责任担当者、问题解决者和优雅生活者。

唐江澎在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第二场“委员通道”上表示,孩子如果只有分数,恐怕赢不了未来的大考,分数是重要的,但分数不是教育的全部内容,更不是教育的根本目标。

好的教育应该是培养终生运动者、责任担当者、问题解决者和优雅生活者,给孩子们健全而优秀的人格,赢得未来的幸福。

他还说:

“晚上不休息,怎么能学好”

“教育不应排斥分数,也不应止于分数”

“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拿世界冠军”

“每个人每天都应该给自己留一点做梦的机会”

......

他说“我只不过说了一些常识”,教育似乎也没有那难,好像只要按常识行事就可以了,常识往往离真理最近,许多常识本身就是真理。唐校长是如何落实这些常识的呢?

他还说过一句话校长把镜头对准谁,教育就在哪里聚焦,这句话对我们家长也适用,我们来看看唐校长是如何把教育的镜头聚集常识的:

1、一张老照片的感动:“一学年以上不缺课者”

1993年,唐江澎通过应聘,成为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的一名语文教师。一次偶然的机会,唐江澎在整理校史资料时被一张80多年前的老照片感动了。

图片4.png

这是一张小男孩儿的单人照,上面写着“一年以上不缺课者”。这是80多年前的照片,在一个拍张照片极其珍贵的年代,这张照片意味着一份极大的荣誉。

一个学校给谁拍照,体现了学校的价值追求。我们今天的学校可能也挂着许多学生的照片,但可能是高考状元的照片、考上北大清华学生的照片、竞赛奥赛获奖学生的这些照片。但从这张老照片里我们可以看到一种非常朴素善良、对人全面发展的关注和关怀。

2、校长提名奖

2006年,唐江澎开始担任这所有着百年历史名校的校长。他设立了校长特别提名奖,以此彰显教育的焦点。唐江澎为天天坚持跑步的同学发奖,即使他的成绩并不是特别突出。唐江澎为天天给父母打电话的孩子发孝心奖,他说父母培养一个让自己暖心的孩子,这是挺成功的事。

在家教教育中,我们是镜头对准的当下的成绩和成功,还是聚集在“孩子的发展和成长”上?放假孩子回时,我们最想和孩子聊的是什么?

我们聚集的是孩子的人格品质、习惯、孩子的发展还是分数?

把镜头对准谁,教育就在哪里聚焦,这句话在家庭中也适用,提醒我们,在教育孩子时,需要眼中有“人”,再考虑分!推荐大家可以读读唐江澎的这本书《好的教育》,看看教育一线的专家如何教我们培养孩子,如何认识和协调成绩与成长的关系。

四、关注孩子长远发展,做智慧父母

好的教育一定是人的教育,是点亮人、促进人发展的教育,而不是人的某些功能性的教育。教育价值观的偏差导致的问题对孩子成长的伤害是隐秘而持久的,不像近视那样可以显性地观察到。

所以孩子的心理问题通常是长期积累下来的复杂问题,当孩子出了严重问题时再想弥补就非常困难。没有特别有效的办法能让出现严重心理问题的孩子的心理立即恢复健康,不管是药物还是某种具体方法,都难以短期生效。正如徐文凯教授说,空心病看起来像是抑郁症,情绪低落、兴趣减退、快感缺乏,如果到精神科医院的话,很容易被诊疗抑郁症,但是抗抑郁药物却没有效果。很多家长在孩子出现严重心理问题再到处去学习,却发现最后陷入“听了很多道理,却依旧过不好这一生”的困境,难以帮到孩子。

我们要认识到,让孩子的身体健康要点不在于吃药,而在与健康的生活习惯与运动,让孩子的心理健康重点不在于研究“如何减少问题”,而在于促进孩子适应和发展。所以,今天我们主要分享了一些教育的理念,希望对各位家长的教育有所帮助。

有人说,鸡蛋,从外打破是食物,从外打破是生命。《西游记》中最重要的人物不是法力高强的孙悟空,而是唐僧。使唐僧成为唐僧,不是取得的经书,而是取经的经历。

孩子的心理健康也不需要什么魔法,只需我们做到,眼中有人,心中有情,脑中有智慧,在孩子成长过程中不是去破坏而是去保护好他们内在的希望和动力,不是溺爱和焦虑,而是鼓励和指导他们面对困难,他们自然会健康成长成功与成长兼得



撰文:邹龙

图片:邹龙

审核:丁劲松

上传:赖飞圻

地址:四川省绵阳市教育园区教育南路6号
电话:0816-8073777(招生处)8073813(办公室)

中国·四川·绵阳

学校微信二维码

官网手机二维码

抖音二维码

Copyright © 2020 绵阳南山中学实验学校 版权所有 蜀ICP备15008809号
成都网站建设:今网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