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感动之笔,著华夏之章

发布时间:2022-06-25 阅读:11329 文章来源:绵阳南山中学实验学校

经过几千年历史的长河,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用各自的方式,让祖国在各领域中发光发热。

他们是时代楷模,是吾辈之光。

983!足以震惊全世界的数字。苏炳添打破了亚洲纪录,被国人亲切地称为“苏神。在打破记录前,他在比赛中遇到了世界冠军,因此看到了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加强训练,不断突破自我,最终成为了中国的骄傲,亚洲的骄傲。如果苏炳添在遇到世界冠军的那一刻就选择放弃,可能这几年来就不会有人突破记录,也不会有“苏神”这个称号,甚至有人可能会说他“烂泥扶不上墙”。但就是因为他这种不放弃,勇于突破自我的精神才可成功。同时这也激励着我们,使国家越来越昌盛。

在国家越来越好这条路上,我们最应该铭记的就是那些为国捐躯的战士们。很多人问:为什么《长津湖》的最后没有彩蛋。其实只需要抬头看看,我们现在的美好生活难道不就是最好的彩蛋吗?

在抗美援朝中,长津湖战役可谓是最惨烈的一场战争。朱彦夫——长津湖战役的幸存战士,经过了47次手术终于被抢救了过来。作为军人,他拿起枪杆子上场杀敌;作为幸存者,他拿起笔杆子书写战友们的事迹;作为村书记,他拿起粉笔教村民认字。即使失去了双臂双腿,但他仍有超强毅力,不畏艰辛,让光洒满大地。

我们,作为学生,应学习那种坚韧不拔的精神,努力学习;作为新时代的少年,我们也要不畏艰难,为社会做出贡献;作为中国公民,我们更应该热爱祖国,这是必然义务。

杨振宁教授曾说:“我的血管里流的是我父亲的血脉,是中华文化的血脉。”他虽身处异乡,但仍心系祖国,他想把自己所学的知识运用在中国科学研究上。“宁拙毋巧,宁朴毋华”是他的追求。在科研中,他踏实学习,专心研究;在生活中,他不拘小节,简单淳朴;在家庭中,他绝不溺爱,严厉教子。从中华少年到爱国游子再到归根老人,杨振宁这一生的经历千变万化,唯一不变的是他那颗爱国之心。他对祖国无私的奉献,对中华学子倾心授教,为的就是能够让祖国变得更加繁荣昌盛。

他们常与我们背道而驰,他们常与我们作息相反,就像常年奔波在海拔4000米左右的地方,我国著名高原病学研究专家——吴天一。修建青藏铁路的十四万工人,在他团队的治疗下,没有一人因高原病死亡,可谓是“长松荫高原”。这条路很苦很难,他也受过很多伤,但他没放弃甚至还做的很出色。

中华血脉,中国精神感动我们,感动中国。他们就像那一束束光,穿过缝隙,点亮了我们的生活,照亮这不为人知的世界。

他们,以行动诠释初心与使命,以汗水绘制中国精神;他们的青春为中国的发展和荣誉而沸腾,他们的赤子之心为中国而闪耀。



撰文:高二36班学生

图片:无

审核:丁劲松 胡平

上传:夏选沫

地址:四川省绵阳市教育园区教育南路6号
电话:0816-8073777(招生处)8073813(办公室)

中国·四川·绵阳

学校微信二维码

官网手机二维码

抖音二维码

Copyright © 2020 绵阳南山中学实验学校 版权所有 蜀ICP备15008809号
成都网站建设:今网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