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叙事类材料作文审题立意

发布时间:2022-03-29 阅读:13797 文章来源:教导处

【知识点】

叙事类材料作文的材料多为新闻、故事等。审题立意时尚运用提炼中心法,明确材料所记叙的人或事表现出来的主旨。

【析学情】

学生在审题立意上存在不准确的问题

【练习讲解】

作文题目要求: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
 
两条正值青春年少的小鱼儿游来游去,碰巧遇见一条年长的鱼。它向它们打招呼:早安啊,孩子们,感觉水怎么样?这两条小鱼儿继续向前游,其中一条終于忍不住,茫然地问旁边的小鱼儿:“究竟什么是水啊?
 
这是美国作家华莱士在某学院毕业典礼的演讲中的故事。水之于鱼,正如生活之于我们。对此,请就你的思考写一篇作文。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焦点内容

分析审题技法

1、提取关键句法

2、由物及人法

3、多向辐射法

1、提取关键句法这是美国作家华莱士在某学院毕业典礼上的演讲中的故事水之于鱼,正如生活之于我们。对此,请就你的思考写一篇作文。

2、由物及人法水之于鱼,正如生活之于我们。

(1)常见的不可或缺,又容易被忽视的而实际上不该忽视东西。材料中相对应的东西是存在其中的对于鱼的生存有不可或缺的作用而这种作用又被鱼所忽视的水。

(2)看似简单实际上不简单的事情。材料中相对应的事情是鱼在水中游来游去。

(3)对上面两项内容中的一项或两项引发的思考的相关内容。材料中对应的是小鱼在老鱼的提示下开始思考水是什么东西====“生活是什么”。

3、多向辐射法:
 
的角度立意:有些爱摆在们面前,我们不懂得珍惜。
  ②
的角度立意:越是平凡的爱,越容易被忽.视。
  ③
""的角度立意:只有关注周围的自然环境,认识到它对我们生活的重要性,才能尊重自.然、善待自然,从而达到和谐共赢的理想境地。
  ④
抓住的关系立意:反思自己的生活,珍惜身边的人和事物。

我的标题:

 

 

 

开头:

懂生活真谛过自在生活

水之于鱼,正如生活之于我们,不做茫然的小鱼,忽视水的存在或不知水。正值青春年少的我们,活在其中,就要懂生活真谛;乐在其中,过自在生活。

 

作文素材1

李子柒田园牧歌式的乡村生活

4月酿枇杷酒,5月酿樱桃酒,7月做七巧饼,8月做苏式鲜肉月饼……她穿梭于山间田野,播种耕种,收集食物原材料,顺应时节,用传统手艺制作纯天然的美食。制作竹子家具,搭面包窑,做刺绣……一把斧头,一根绣针,一双巧手,便制作出精巧实用的器具、精美典雅的衣裳。

在山清水秀之处,土地荷田,一间小院,几棵果树,鸡鸭成群,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一瓢饮一箪食,这是她所展示的“桃花源式”的农家生活。对于生活在繁华喧闹的都市中的人们,他们也许厌烦了城市快节奏、压力大的生活,而恬静的田园生活,给人一种逃离快节奏、舒适安宁的感觉,这种“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隐士状态,不由让他们产生向往之情;对于告别了生于斯长于斯的祖祖辈辈生活的古老村庄、搬迁到钢筋水泥铸造的高楼大厦居住的人而言,心中总是留有那份依恋,而视频所展示的乡野生活又能唤起多少对乡土生活的眷恋;对于为谋生计而背井离乡的游子、在外求学的学子而言,他们与家乡之间有看不见却又着实牵绊着他们的线,总在夜深人静之时勾起多少游子的乡愁。

作文素材2

张玉滚:担起乡村未来的80后教师

张玉滚大学毕业后,放弃在城市的工作机会,回到家乡,从一名每月拿30元钱补助、年底再分100斤粮食的民办教师干起,一干就是17年。学校地处偏僻,路没修好时,他靠一根扁担,一挑就是5年,把学生的课本、文具挑进了大山。他是这里的全能教师,手执教鞭能上课,掂起勺子能做饭,握起剪刀能裁缝,打开药箱能治病。由于常年操劳,“80的他鬓角斑白、脸上布满皱纹。

颁奖辞:

扁担窄窄,挑起山乡的未来;板凳宽宽,稳住孩子们的心。前一秒劈柴生火,下一秒执鞭上课。   艰难斑驳了岁月,风霜刻深了皱纹,有人看到你的沧桑,更多人看到你年轻的心。

香港大学的校工袁苏妹没有上过大学,不知道什么是院士,也没有做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但44年如一日,用心,用情为学生做饭、扫地,深深地感动了学生,学生说她就像我们的妈妈一样 2009 9月,香港大学授予她荣誉院士,称她以自己的生命影响大学堂仔的生命,是香港大学之宝
 
巫溪县乡村教师赵世术20年独守讲台,13年残体支撑,在大山深处点燃知识的火把,照亮了小村里一代代渴求的眼睛。他在33年间延展自己的爱心,沉淀为精神的沃土,让希望在春天发芽。他因师魂灿烂而被评为2010感动重庆十大人物之一。

作文素材3

王继才 王仕花 :守岛卫国32年的夫妇

  江苏灌云县开山岛位于我国黄海前哨,面积仅有两个足球场大小。1986年,26岁的王继才接受了守岛任务,从此与妻子王仕花以海岛为家,与孤独相伴,在没水没电、植物都难以存活的孤岛上默默坚守,把青春年华全部献给了祖国的海防事业。

颁奖辞:

  浪的执著、礁的顽强、民的本分、兵的责任。岛再小也是国土,家未立也要国先安。三十二年驻   守,三代人无言付出两百面旗帜收藏了太多风雨。涛拍孤岛岸、风颂赤子心!

【巩固练习】

 (2019.江苏卷)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物各有性,水至淡,盐得味。水加水还是水,盐加盐还是盐。酸甜苦辣咸,五味调和,共存相生,百味纷呈。物如此,事犹是,人亦然。

要求:选准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文体特征鲜明。

写作指导:材料共有四句话,从三个层面进行解说,引导考生展开联想,打开写作思路。第一句话选取生活中常见的两种事物至淡之和得味之,形象地说明 物各有性这一生活常识。中间两句话构成对比,即将水、盐同物简单叠加和五味异物之间调和共存两种现象进行比照,意在提示材料的核心内涵:在肯定物各有性的基础上,更加强调事物之间共存相生的关系,从而达到和而不园的境界。最后一句话由,强调了前面所说的道理既是事物发展的基本规律,也是人类社会普遍道用的准则,在立意方向上进一步拓展考生的思维空间。

[审题立意]
文题启示考生思考
综合以上分析,是整个材料的核心。

[参考立意]

面对多元文化和多彩文明的社会现实,个体应该以何姿态融入其中智慧生存?和而不同



撰文:李玲

图片:无

审核:丁劲松

上传:杨佳顺

地址:四川省绵阳市教育园区教育南路6号
电话:0816-8073777(招生处)8073813(办公室)

中国·四川·绵阳

学校微信二维码

官网手机二维码

抖音二维码

Copyright © 2020 绵阳南山中学实验学校 版权所有 蜀ICP备15008809号
成都网站建设:今网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