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1. 古希腊民主政治:希腊民主政治产生的条件;雅典民主形成与发展的过程(梭伦改革、克里斯提呢改革、伯利克里改革);对希腊民主政治的评价(意义、局限性);希腊民主政治与近现代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联系与区别
2. 古罗马的法律:古罗马的发展历程;罗马法的发展演变(形式:从习惯法到成文法;体系:从公民法到万民法;法学思想:自然法精神);罗马法的意义(对当时、对后世)
【高考考向】选择题、材料解析题
【高考真题1】2020年新课标全国卷Ⅰ
雅典城邦通过抽签产生的公民陪审团规模很大,代表不同的公民阶层,负责解释法律、认定事实、审理案件等。而在罗马,通常由专业法官和法学家进行司法解科,由此可见,在雅典城邦的司法实践中
A.职业法官拥有审判权 B.负责司法解释的主体与罗马相同
C.公民直接行使司法权 D.公民陪审团维护所有人的法律权益
【答案】C
【试题解析】从材料中可以看出,这里实际上考察了雅典和罗马的政治制度的区别,联系所学可知,雅典的民主为直接的民主,是一种集体管理的模式,材料反映出的罗马的政治制度属于精英政治,是专业法官行使司法权。结合材料,雅典公民抽签产生陪审团,公民直接行使司法权,故选C。雅典拥有审判权的不是职业法官,是抽签选举出的公民陪审团,故排除A。负责司法解释主体与罗马不相同,排除B。雅典公民陪审团并不是维护所有人的法律权益,比如外邦人,奴隶等就被排除在外,故排除D。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新课标中的“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题型是“推理、类”选择题,考查学生提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以及分析比较的能力。题干提供了雅典和罗马行使司法权的主体不同,要求深层次理解古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考生通过对两国行使司法权的不同主体和行使方式,找出古希腊与古罗马政治制度的不同,从而得出结论。
【考查素养】本题考查时空观念和史料实证等学科核心素养。考查学生史料和所学知识结合的能力。
【得分技巧】“推理、判断”类选择题就是根据已知的若干条件,通过逻辑思维将相关的信息加以整合,得出符合所给标准的结论。解答本题,应对雅典的直接民主政治制度有所掌握。再结合材料与罗马相对照即可
.雅典民主制度(伯利克里时期为例)的内容、特点、评价
(1)内容
①所有成年男性公民可以担任几乎一切官职(以抽签方式产生;直接民主)。
②成年男性公民都可以参加公民大会,商定城邦重大事务。
③进一步扩大五百人议事会权利。(每个成员都有机会担当公民大会的轮值主席,执掌国家最高权力)
④陪审法庭成为最高司法与检察机关。
⑤为鼓励公民积极参政,向担任公职和参加城邦政治活动的公民发放工资。
(2)特点
主权在民,轮番而治,法律至上
(3)评价
①进步性:
为近现代西方民主制度奠定了最初的基础;使雅典在精神文化领域取得了辉煌成就。
②局限性:
a.雅典的民主只是“成年男性公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制度,对妇女、外邦人和广大奴隶而言,民主遥不可及。
b.是一种原始的直接民主,只适用于小国寡民的城邦。
c.过于泛滥的直接民主,成为政治腐败、社会动乱的隐患。
【高考真题2】2019年新课标全国卷Ⅰ
在古代雅典城邦,陪审法庭几乎可以审查当时政治生活中的所有问题,甚至包括公民大会和议事会通过的法令,并进行最终判决。这说明
A. 法律服从民众意愿 B. 判决体现权力来源
C. 全体公民参与政治 D.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答案】B
【试题解析】古希腊雅典的公民是雅典城邦的核心力量,有权参与城邦的政治事务,但公民的含义狭小,不包括妇女、儿童、奴隶和外邦人,所以A中的“民众”不等于公民,而D中的“人”也不等于公民,排除AD;只有到伯里克利时期,雅典公民才有充分的参与政治的机会,排除C;雅典的陪审法庭作为司法机关,成员是通过抽签选举产生的成年男性公民组成,受理公民投诉,对“当时政治生活中的所有问题”“进行最终判决”,广泛参与政治生活,体现了主权在民的原则,故选B。
【试题联系】可以发现,两年的全国卷在本题均考了雅典的陪审团制度。本质上都在考查雅典的民主政治制度。因此这是一个考察重点。
【变式练习】
1.古代雅典,五百人议事会为公民大会常设机构。该机构以抽签选举方式从雅典的10个部落中各选50名代表组成,议事会席位任期一年,不得连任,任何公民一生中担任议事会成员不得超过两次。这样的规定旨在( )
A.杜绝僭主政治出现的可能性 B.保证部落在公共事务中平等
C.努力实现决策的公正与合理 D.最大限度体现人民主权原则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抽签选举方式……各选50名代表组成,议事会席位任期一年,不得连任,任何公民一生中担任议事会成员不得超过两次”,这有利于最大限度保证人民主权、轮番而治的雅典民主特色,故D项正确。
2.有学者指出,在古代雅典,“个人实际上不受保护,并且任由集体摆布。……因为它不允许一个公民比其他公民更优秀,在这种制度下,个人的地位总是危在旦夕,一夜之间可能从最高自由堕入苛酷的奴隶状态”。这一说法的主要依据是,古代雅典
A.孕育了西方近代人文主义精神 B.公民个体利益服从于城邦利益
C.进行了民主政治的最早尝试 D.公民参政议政范围不断扩大
【答案】B
【解析】依据材料中“个人实际上不受保护,并且任由集体摆布。”、“个人的地位总是危在旦夕”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古代雅典民主的实质是,民主制度就是一种进行集体决策的统治体系。这就意味着社会不允许给独立性留出余地,也不允许个人得到保护,它完全吞没了个人。其主要依据是古代雅典公民个体利益服从于城邦利益,少数服从多数,因此B选项正确。孕育了西方近代人文主义精神、进行了民主政治的最早尝试和公民参政议政范围不断扩大都不能说明古代雅典牺牲个人利益,推崇公民集体利益至上,其他选项错误。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
3.雅典是一个城邦国家,也就是一个城市连同其周围不大的一片乡村区域,人口在全盛时期也不过40万人左右。因而乡居的公民进城参加公民大会可以朝出移归,人们相互间比较熟悉一国政务比较简单,易于在公民大会中讨论和表决。材料意在论证雅典
A.公民是城邦发展的主体 B.城邦有助于公民行使权力
C.民主政治自身有局限性 D.直接民主依存于城邦制度
【答案】D
【解析】材料意在说明当时雅典城邦人口少,范围小,国家政务简单,为实行直接民主提供了条件,D项符合题意;材料论证的是雅典城邦实行直接民主的条件,没有讨论城邦的主体和公民的权力问题,排除AB项;材料没有涉及民主政治的局限性,排除C项。
4.公元前5世纪,雅典著名演说家艾索克拉底声称:“我们的法律是大众的利益,并且对于人道的生活具有重要的贡献。”这句话表明,在当时的雅典
A.全体人民拥有广泛的政治权利 B.民主政治发展得益于法律基石
C.法律提高了全体居民政治地位 D.少数贵族垄断了国家政治权力
【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实行民主政治的古代雅典人看来,“法律是大众的利益”,有益于人道的生活,表明当时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得益于法律的基础作用,B项正确;雅典民主是公民的民主,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不能保证全体人民拥有政治权利,也不会提高外邦人的地位,AC两项错误;雅典实行的是民主政治,不是贵族政治,D项错误。
5.史载,希腊某城邦在一次战役中失败,公民死伤众多,消息传到国内,战死者的父母对于公众必须笑容满面,庆幸其他人的子女生还,而已知其子幸免于难即将相见者,则必须哭泣,为其他人失去儿子而悲伤。这反映出在希腊
A.不重视维护公民的生存权利 B.摆脱了纲常伦理观念的影响
C.城邦至上观念影响个人行为 D.社会各阶层间矛盾日趋缓和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中“庆幸其他人的子女生还”“为其他人失去儿子而悲伤”可知,希腊重视公民的生存权利。故A项错误。父母为战死的孩子而悲伤,为生还的孩子而庆幸,这都是伦理观的体现,不能说摆脱了纲常伦理观念的影响。而且纲常伦理是中国古代的观念,不符合古希腊,故B项错误。古希腊城邦时期,城邦的利益高于一切,上述现象都是把他人为城邦做出的贡献放在首位,即城邦至上观念影响个人行为。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反映出社会各阶层间的矛盾状况。故D项错误。
6.有学者认为,在古希腊大部分诉讼案件中“诉讼的胜负主要不是取决于案件的是非曲直,以及那些在法庭上替他们讲话的朋友的态度,看他们像不像清白无罪,看他们是否说实话,而是取决于诉讼双方及其证人,看他们的发言技巧,看他们的品行是否端正。”由此可见古希腊
A.公民不再是雅典城邦的主体 B.陪审法庭可随意解释法律
C.案件审判有缺乏公正的一面 D.保留了原始落后的习惯法
【答案】C
【解析】据材料“诉讼的胜负主要不是取决于案件的是非曲直,而是取决于诉讼双方及其证人”等信息可知,诉讼的胜负不是取决案件本身,而取决于诉讼双方及其证人的态度,据此判断,C正确;据所学可知公民是雅典城邦的主体,A错误;据材料没有反映陪审法庭随意解释法律,B错误;材料涉及的是案件的审判,D无关。
7.《罗马民法大全》规定:“侵害行为之构成,不仅由于拳头或棍杖殴打,而且由于当众污蔑,如诬赖他人是债务人而占有他人的财产,而行为人明知他人对他不负任何债务。”该规定
A.保留了野蛮的习惯法 B.旨在保护债务人
C.具有形式主义的特征 D.注重保护人格权
【答案】D
【解析】罗马法中明确了侵害行为不仅仅包含直接的身体伤害,还包括通过语言暴力侵害他人的行为,这说明罗马法注重保护人格权,D正确;野蛮的习惯法指的是同态复仇,题干中并未体现,排除A;题干主旨是明确侵害行为的分类,并未专门保护债务人,排除B;形式主义强调程序、过程和仪式,题干核心是界定侵害行为,与形式主义无关,排除C。
8.意大利法学家维柯把罗马法看成“诗”“歌”,即法律是用一些暗含事实真相、具有公文程式般的面具来表达。“这些公文程式,由于有些什么字和用多少字都有严格的规定,不能加、不能减、不能改,它们把这种公文程式叫做诗或歌。”据此可知,罗马法
A.具有人文主义特征 B.追求法律严谨公正
C.蕴含着自然法理念 D.体现罗马公民意志
【答案】B
【解析】材料“这些公文程式,由于有些什么字和用多少字都有严格的规定,不能加、不能减、不能改”体现出罗马法的严谨、庄严,故B项正确;人文主义倾向于对人的个性关怀,强调人性尊严,材料没有体现出,故A项排除;自然法反映的是公平、正义、自由、平等、人权,与材料无关,故C项排除;罗马法体现的是贵族的利益,故D项错误。
9.公元前304年,罗马营造官弗拉维乌斯把诉讼程序和法庭术语汇编成册,公诸于众,并公布了开庭日和不开庭日。公元前300年,罗马通过瓦列里乌斯法,重申公民对包括独裁官在内的高级官员的判决有上诉公民大会的权利。罗马这些做法
A.使贵族失去了政治特权 B.导致了民主的泛滥和权力的滥用
C.赋予公民参与政治的权力 D.利于保障公民在法律面前平等的权利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在古代罗马,诉讼程序和法庭术语被汇编成册,公诸于众,并公布了开庭日和不开庭日,后来又通过法律保障公民对包括独裁官在内的高级官员的判决有上诉公民大会的权利,这些措施有利于对罗马公民的权利的维护,有利于保障公民在法律面前的平等,故D项符合题意;A项失去了表述错误,排除;材料是保障公民的权利,不是民主的泛滥和权力的滥用,故B项错误;材料未体现公民参与国家政治,C项错误。故选D。
10.公元前6世纪末以来,罗马平民比过去拥有了较多的发言空间,一个新的呼声也就跟着出现一让拥有少量财产的人也享有法律上的地位。而这一诉求最终将古罗马社会送入一个新的时代。这里的“新"突出表现为
A.法律制度走向规范化 B.公民权限制适当放宽
C.贵族专权局面被打破 D.财产等级制全面推行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中的时间及“平民比过去拥有了较多的发言空间”等信息可知,罗马平民社会地位相对提升,而正是这一“诉求”推动了罗马法制建设的发展,即《十二铜表法》的颁布,标志着罗马成文法诞生,法律制度走向规范化,A项正确;材料中“新”主要体现在《十二铜表法》的颁布,推动罗马法法制制度的规范化趋势,而不是体现公民权限制的放宽,B项错误;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十二铜表法》的颁布,打破了贵族垄断法律的局面,C项错误;财产等级制是梭伦改革时期实行,与材料无关,D项错误。
撰文:陈松林
图片:无
审核:丁劲松
上传:杨佳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