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问题为中心 探索教学新路径

发布时间:2020-12-18 阅读:15157 文章来源:教导处

巴尔扎克认为:“打开一切科学大门的钥匙毫无疑问地是问号,我们大部分的伟大发现都应当归功于‘如何’,而生活的智慧大概就在于逢事都问‘为什么’,富于艺术技巧的提问,能加快把知识转化为语文素质能力训练的进程,是发展学生思维,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成为我们教师在探索如何更加有效的教学的路上的又一个新的课题。

什么是以问题为中心,推动课堂教学。在我看来以问题为中心组织教学,强调把学习设置到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这就需要教者尽心设计问题情境。所谓问题情境教学,就是教学中课程本身与现实生活中所熟悉的问题或学生个人实际经验密切联系起来,提供一种熟悉的问题情境,学生通过努力寻找达到目标的途径。

而并不是所的问题都是有效的问题情景,这里又出现了一个新的问题,什么样的问题情境才是有效的问题情景。而在我看来情境创设又应当做到,首先是明确目标,其实要是有吸引力,再者要贴近生活,最后最好能做到同一情景能贯穿整个课堂。

然而我们发现在设计教学的问题往往出现了以下的问题:1.教学内容设计零碎而缺乏整体性2.学生学习因没有明确任务而缺乏目的性3.提出的问题太大或太小,缺乏序列性,不利于问题解决4.忽视了对学生行为的分析,学生学习的介入程度受到影响

这四个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设计现象普遍存在于我们的教学之中,直接影响教学设计的效果;从学生认知规律来看,这些现象往往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参与度,影响学生知识的构建。这也让我们不断的实践总结,渐渐地我们发现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注意一下几点:

一、了解学生疑难之所在而提出问题。如学生没有疑问则设置疑点,“制造矛盾”,以打开学生心灵的门扉,激发他们去思考,逐步引入佳境。如对于教学重点,需设计一些有份量的问题,或者多角度的提出问题,对学生提出问题,以引起学生足够的重视和掌握重点。比如讲“物质”这一概念,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就有:“自然现象与社会现象有着什么共同本质和特征?”“什么是物质?”  “为什么不能把物质的具体形态混为一谈?” “哲学上的物质与物理、化学上的物质有什么区别联系?”“看不见摸不着的就不是物质吗?”“电、生态学、政党、规律、法律等中那些属于物质范畴?”  这样通过多角度多层次的提出问题,突出和强调了所学内容,开阔了学生思路,对讲清教学重点起到很好作用。

二、问题要有系统。有系统的问题好似思维过程的路标,引导学生沿着合乎逻辑的思路深入思考。比如总结一教材的内容,或是复习从前所学的教材,若能把所要问的问题,预先计划一下,使之有层次,有系统,前一问题与后一问题相联系,而且一步深入一步,对启发学生的思维有很大帮助。在讲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这个问题时,先要学生回答三个问题:(1)中国共产党是怎样的政党?  (2)为什么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3)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能离开共产党的领导吗?说明了上述三个问题之后,就自然得出“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的结论。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三、提出的问题要难易适度,使学生跳一跳能摘到桃子。太浅的问题,可能造成课堂上表面的活跃;高难度的问题,学生答不上来,都无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只有以稍高于学生实际水平的要求训练学生,从学生的实际发展水平出发,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并使他们深刻的掌握知识。学生的认知顺序是从感知到理解,已知到未知,特殊到一般和一般到特殊的结合等等。教师运用恰当的问题,激发学生积极地思考,引导他们过渡”,推动他们循序渐进。

四、要求与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在解决问题时注意自己的思路。把问题带进课堂,不但教师带,还得有学生带。“发明千千万,起点是提问,”就应引导并要求学生提出疑问。茅以升在教学时曾用“学生考老师”的方法,根据学生提出问题的难程度来评分,提不出问题说明都懂了或未好好学,他要其他学生提问题让这个学生回答,这样鼓舞了学生的积极性。比如在讲新课或一个新的问题时,采用以学生自学寻疑为主。让学生根据教材编写寻疑提纲,带着问题再读教材,写好提问要点。这样既激发了学生思考又培养了学生多向思维。

五、要创造质疑与答问的良好气氛。在有的课堂上质疑与答问都是冷冷清清的,没有气氛。在优秀教师的班级里,则不论质疑、答问都很活跃:标新立异的“出格”问题与答案,不论正确与否,都受到鼓励,即使是明显错误的回答,也得到同情,而不是嘲笑。所以师生关系的和谐融洽很重要,要使学生对学习感到兴趣和愉快。在教学过程中,只有学生感到教师对自己的学习积极性重视、支持、鼓励、扶植,认为这种学习本身是欢乐、愉快、幸福之时,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充分发挥。因此,问题式教学方式的运用,并非单纯方式、方法问题,善于运用的前提条件是要建立一个良好的师生关系基础其关键在于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要一个正确的观点和态度。教师要相信学生,尊重学生,满腔热情地鼓励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

总之,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把问题带进课堂式的教学,能引起学生好奇引起学生探究的兴趣,对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将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撰文:杨佳顺

图片:无

审核:丁劲松

上传:杨佳顺

地址:四川省绵阳市教育园区教育南路6号
电话:0816-8073777(招生处)8073813(办公室)

中国·四川·绵阳

学校微信二维码

官网手机二维码

抖音二维码

Copyright © 2020 绵阳南山中学实验学校 版权所有 蜀ICP备15008809号
成都网站建设:今网科技